高渗葡萄糖配合理疗治疗腰痛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高渗葡萄糖配合理疗治疗腰痛的疗效分析

金镝1王艳梅2

(1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51,2昆明市中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关键词】高渗葡萄糖;理疗;腰痛;疗效

腰痛又称腰背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的一类病症,常见包括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变等。中医认为是腰背部的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造成的。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术疗法和各种非手术疗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高渗葡萄糖穴位注射配合理疗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0-80岁,平均61岁,患者病程最短1周,最长10年,患者均有腰痛症状,部分患者伴随下肢痛,检查时腰部有压痛点,腰肌张力增高,部分患者椎旁压痛,可放射至下肢,其中半数患者无影像资料,但所有患者均排除肿瘤以及妇科疾病引起的疼痛。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均属腰痛病。

二、诊疗方法

我们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采用水针和物理疗法治疗。

1、水针疗法,即穴位注射,药物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12ml,复方当归注射液6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0.5ml,用20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物后,注射于肾俞、大肠俞、膀胱俞、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飞扬等穴位,或者为腰部压痛点,每次选取2-3穴,患者卧位,针尖直刺,在椎旁针刺时针尖向内斜,待患者有酸麻胀时回抽,无回血即可推入药物,隔日一次,若刺入时患者有触电样感,则将针尖退后,重换个角度刺入,也可先刺入深层再逐渐退至浅层,同样待回抽无血再推入药物,隔日一次。

2、物理疗法

(1)微波疗法,选用波长1m-1mm,频率300-300000mhz的微波治疗仪,将治疗头置于患者腰部,照射20min,以患者有温热感为宜,1次/日,10次为一个疗程。

(2)牵引疗法,患者平躺于牵引床上,牵引重量首次为患者体重的50%,骨质疏松患者牵引重量在此基础上再减3-5kg,以后再酌情增减,牵拉时患者自觉腰部有牵扯感效果较好,首次牵引20分钟,1次/日,10次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标准与疗效效果

痊愈:腰部活动正常,疼痛消失,无放射痛。

好转:劳累后腰部偶有疼痛感,时有放射痛。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诊疗结果:本组30例中,痊愈22例,占73%,好转7例,占24%,无效1例,占3%。

四、典型病例

病例1:文XX,男,52岁,腰部伴左下肢疼痛1年余。患者1年前负重后扭伤腰部诱发腰痛,现腰部伴左下肢疼痛,呈酸胀痛,不耐久坐久立,腰部活动受限,查:双侧腰肌板滞压痛,左臀大肌深压痛,左直抬腿实验(+),左“4”字实验(+),仰卧挺腹试验(+)。

影像资料暂缺。

诊断:中医诊断:腰痛病。

西医诊断: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治疗:以针灸为主,治疗以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为原则。针刺取穴,双大肠俞、脊柱九宫穴、次髎、承扶、左环跳、风市、殷门、阳陵泉、委中、悬钟,针刺以泻法为主,治疗20次后疼痛减轻,腰部活力尚可,仍不耐久行。继续治疗20次后腰肌板滞压痛消失,臀大肌深压痛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本例未行水针疗法)

病例2:邬XX,女,47岁,反复腰部牵及双下肢疼痛4年,加重半月,患者半月前劳累后出现腰及双下肢疼痛,当时在骨科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影像资料不详,(可根据临床阳性体征诊断),未系统治疗,现感腰及双下肢酸胀痛,腰部活动不利,腰膝无力,不耐久行久立,遇劳更甚,卧则减轻,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时感倦怠乏力。查:双侧腰肌板滞压痛,L5-S,棘旁压痛,仰卧挺腹试验(+),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4”字试验(—),双足拇指背伸试验(—),双梨状肌压痛。

诊断:中医诊断:腰痛病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治疗,1.针灸辩证施治,针刺取穴如下:双(大肠俞,气海俞,承扶,阳陵泉,环跳,委中,承山·······)以多选为主,配合电针以及子午流注纳甲法(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2穴/次,6次/周。

2、水针穴位注射,用复方当归,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10%葡萄糖混合液注射双侧环跳,秩边穴,1次/隔日。

3、牵引方法,首次牵引35kg,次日加2kg,患者无不适感逐日增加直到患者腰部有牵拉感,1次/日,治疗半月后临床症状消失,无不适感。

病例3:患者丁XX,男,80岁,腰部疼痛10年,加重1月,疼痛放射至右下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引发腰部疼痛,经针灸,推拿治疗后稍好转,但反复发作,不耐久行久坐,1月前劳累后加重,疼痛放射至右臀部及右下肢,伴麻木感,行走困难,轮椅推入我科,CT示L4、5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经水针疗法配合物理疗法治疗5次后症状缓解,治疗10次后可拄拐独自行走。治疗18次后臀部偶有疼痛,治疗22次后疼痛麻木感消失,如正常人行走。

五、讨论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如外力可引起脊柱小关节周围韧带的撕裂,关节损伤,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退变引起的腰椎病变,L3横突综合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均可导致腰痛,部分患者放射至下肢痛,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腰部疼痛均不同程度与腰部肌力,腰椎稳定性下降有关系[2],祖国医学中腰痛属“痹症”,腰痛在《内经》就有论述,《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指出了临床常见的腰痛病因和分型。《内经》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男女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中老年人在生理上存在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的机能状况,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健,风寒水湿之邪侵渍经络,经络之气阻滞,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久病入络,经脉失其濡养,不荣则痛。本病辩证要点在于辩寒热虚实与所主经脉,本病症属于局部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病位在腰及双下肢,与督脉、足太阳经、足少阳经、足阳明经关系密切,故针灸取穴以足三阳经穴位为主。如病例1.腰背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腰痛大多可通过保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比较而言,水针疗法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如病例2、3。

穴位注射方法的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络穴位的局部刺激作用,二、是药物固有的生物效应,也就是药物特有的治疗作用[3]。分析如下:1、局部麻醉药物可减少水针注射过程中患者的痛苦,但同时麻醉药切断了疼痛反射弧,是短期见效,迅速控制疼痛的第一步。2、复方当归注射液能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抗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和修复,当归中的芳香成分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保护动脉壁弹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维生素B12注射液有营养和调节神经的作用。葡萄糖可改变细胞的渗透压,被组织直接吸收利用,提供能量,利于受损细胞的修复,以上配制药物混合液局部应用于激痛点,可使组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水解或转化,促进细胞代谢,加速病灶废物排出,改善缺血缺氧痉挛状态,从而促进炎症消退,起到迅速控制疼痛的作用。3,可以通过患者感受及针下感觉定位激痛点深度,加压推注药物,让药物直达病所,可起到止痛,松弛肌肉,改善病变组织血循环和减轻软组织粘连的作用,从根本上解除症状防止后期损伤处软组织再次粘连,增强疗效。

牵引疗法可恢复椎体间的平衡,减缓椎体间的压力,增大椎间隙,增加后纵韧带张力,增加侧隐窝面积,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解除肌痉挛[4],从而减轻神经根压迫,缓解根性症状。

微波疗法因其波长短,渗透性强,可改善深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消炎消肿,阵痛解痉,促进组织修复,改善炎症组织的PH,消除局部酸中毒,可降低炎症组织的兴奋性[5]。但对脊髓严重受压的患者效果不佳,需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方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仇瑶琴、成鹏、李树贞.四种评价方法在腰椎肩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4002-4003

3、倪峰,林静瑜,周春权,等.穴位注射疗法作用机制讨论,中国针灸,2003,23(10):611

4、林成杰主编,物理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10:173

5、吴军、张红杰主编,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