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待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自由体位待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霞

高霞(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产科257034)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38-02

【摘要】目的探讨产妇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待产(侧卧、坐、站、走、蹲)与传统待产方式相比较在促进产程进展、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单胎、头位、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孕妇240例,在产程中采取不同体位(侧卧、坐、站、走、蹲等)待产为观察组,并取同期传统平卧位待产的产妇2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进行比较。结果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使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方面均低于传统卧位分娩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产程;自然分娩;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

分娩是自然的、生理的、健康的过程。产妇作为分娩的主体,其在分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认识并重视。产时服务模式将尽可能减少对产妇不必要的医疗干预,使产妇的分娩过程尽量回归自然状态。自由体位待产是指在产程过程中,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包括侧卧、坐、站、走、蹲等体位。为探讨孕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本文对我院240例孕妇实施自由体位的待产模式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初产妇480例,年龄20~35岁,孕周37~42周、单胎、头位,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0例,通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指导孕妇采取舒适的体位,发现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起着积极的作用,资料总结如下。

1.2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根据本科室的规定,孕妇出现规律性宫缩,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入产房,经产科医生检查,对无胎先露异常,胎头已固定者,在无合并症及影响下床活动的产妇中,助产士鼓励其选择自由体位(侧卧、坐、站、走、蹲)并一对一的在产妇身旁指导和观察。

侧卧:孕产妇入产房后,助产士通过腹部四步触诊、听诊、阴道检查等方法,明确胎方位后,指导孕产妇尽量采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卧;

坐:坐于床边或坐在椅子上,两腿分开,双手抱住靠背,低头,如果医院有能摇晃的椅子更好。也可盘腿坐,两脚相对,上身前倾,双手放在膝盖上;

站:站于床尾,双手可扶住床尾架,或者抱住丈夫,双手搭在丈夫肩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可以左右摆动;

走:在待产室内自由活动;

蹲:双手扶住床沿,双脚分开,蹲在地上;也可重复站立和下蹲的动作。

1.2.2对照组按传统待产方式待产,孕妇出现规律性宫缩,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入产房,采取传统体位待产分娩,主要以卧位为主,对其不作体位宣教的指导。对两组产妇的产程观察与处理措施均相同。

1.3统计学处理研究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时间比较,可见采用自由体位待产使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别短于传统待产方式。其结果用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两组产程平均时间比较

组别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

观察组540.35±24.3055.35±6.16

对照组706.50±42.2588.0±6.45

两组第一、二产程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可见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传统待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最终分娩方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窒息比较,观察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较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n)新生儿窒息(≤7)分

观察组24023

对照组2403(4)5

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助产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照顾好产妇,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恰当处理新生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孕产妇对助产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助产的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改进。

分娩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助产士根据胎方位给予指导。采取与胎背相反方向的侧卧位是因为:胎儿生存于羊水中,是活动的机体。临产初期,大多数胎头衔接于骨盆入口平面,此时胎儿的重心因重力影响而改变,枕后位的胎儿重心靠近母体的脊柱,若此时指导产妇取与胎背相反的方向侧卧位,借助羊水的浮力和胎儿重力及地心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作用下,使胎背向前倾斜移动并带动胎儿枕部向前旋转[2],使胎头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并正确衔接,胎方位也会朝着最小幅度、最有利的枕前位旋转,利于胎头下降。产妇取坐位时,子宫离开脊柱趋向腹壁,胎儿纵轴与产轴相一致,借助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反射性地引起有效子宫收缩,使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进展;产妇取坐位和半卧位时,还可以增加骨盆的倾斜度,使胎儿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有利于胎儿下降,产妇走路时关节的轻微运动可促使胎儿在产道中转动[1];分娩中多变换体位,如站、蹲、走,避免了长时间平卧位,能影响宫缩间歇期的宫内压力,引起子宫静止期压力增加,宫缩间歇期较高的宫内压作用于宫颈,可导致分娩过程加速,是最符合生理的体位。

传统待产方式是孕妇主要是采用卧位姿势将胎儿娩出;仰卧位分娩时骨盆可动性受限,相对狭窄,胎儿下降阻力增大,会继发产力减弱,导致产程延长[3];骨盆相对狭窄,胎头旋转受限,导致胎位不正,不能顺利分娩;单纯仰卧分娩,由于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髂动脉,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可引起胎盘循环障碍,造成胎儿缺氧[3]。

自由体位待产过程中,助产人员通过互动、合作,给予产妇体位辅导等,能充分调动和挖掘产妇的内在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使产妇感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被尊重。尊重了产妇对分娩的决策权和参与权,可允许期主动进食进水,及时排空膀胱,而不是局限于待产床上,分散了对分娩的恐惧和对阵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使全身放松,减轻产痛,增强了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容易控制自己主动配合,避免了精神紧张所导致的宫缩乏力、宫颈水肿和产程停滞,减少了产程中用药。促进自然分娩[4]。

本文研究显示孕妇在第一、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促使了产程进展,使产程缩短;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采取自由体位,使患者减轻了生产的恐惧,宫缩力量及持续时间均要强于传统体位分娩孕妇,并降低了剖宫产率。宫缩强度的加强减少了产后出血量,使得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采取自由体位,缓解了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了回心血量,增加了胎盘血供,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并且大部分孕妇都愿意接受自由体位,对局限于待产床上的待产方式,表示不能自主活动,可能会增加对疼痛的恐惧。

自由体位待产、分娩是一项能有效的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产时服务模式,符合产妇心理、生理的需求。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产科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得到产妇的认可,是一项值得提倡而行之有效的产时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江秀敏,高丽素,全丽珠,等.分娩第一产程自由体位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3):167.

[2]程霞,张培海.实施临产妇体位管理、加速产程进展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3-24.

[3]丁依玲,黄丽霞.分娩期的体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5(5):260.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4•1488•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ofMedicine,2011,Vol.32,N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