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

王棣祥1王家兴2

(1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急诊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2攀枝花市攀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胃液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部X线检测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加快梗阻解除时间,促进症状的改善,减少胃液引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恶性肠梗阻;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2;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19-02

恶性肠梗阻是临床晚期消化道肿瘤及妇科肿瘤中的常见并发症,由肿瘤局部复发或腹膜弥漫转移引起,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便排气消失等症状,严重者造成肠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不提倡手术治疗,多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会复发,导致再次入院。奥曲肽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抑制胃酸、胰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强肠道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对肠梗阻及消化道内肿瘤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6±10.7)岁;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3±1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肠梗阻诊断标准,经X线检查确诊;其中,结肠癌18例、胃癌32例、卵巢癌13例、宫颈癌11例、胰腺癌6例;排除其他类型肠梗阻;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型、梗阻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禁食、胃肠减压、行鼻胃管负压吸引,给予脂肪乳、葡萄糖以及复方氨基酸等补充营养、补液、预防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辅助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0114)0.3mg加入生理盐水60ml中混匀,持续静脉微量泵入,速度控制在300~600μg/24h,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泵注速度,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3]。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无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排便,腹部X线显示肠腔扩张消失,无气液平面存在;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仍有轻度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基本消失,有肛门排气排便,腹部X线显示部分扩张,积气积液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仍有腹胀腹痛及恶心呕吐,无肛门排气排便,腹部X线显示肠腔扩张明显,气液平面仍存在[4]。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部X线检测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测量胃液引流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恶性肠梗阻在晚期腹腔或盆腔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可造成肠腔内压力升高、肠黏膜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损伤腹腔及盆腔周围脏器,进而引起机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引起全身功能紊乱。本病主要由于肠道内液体积聚引起,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引起肠道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道坏死。临床对本病的治疗以保守药物治疗为主,通过抑制消化液分泌、少胃肠道蠕动等来改善梗阻症状。一般采用持续胃肠减压、鼻胃管负压吸引的方法,将肠道内液吸出,但改善效果有限,对肠道内积聚体液消除缓慢,需要进一步配合药物治疗[5]。

奥曲肽为八肽环状化合物,其作用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类似,可有效抑制消化系统激素分泌,抑制肠道蠕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采用皮下持续泵注的方法可持续维持较高血药浓度,促进药物吸收,持续抑制肠道内液体积聚,配合胃肠道减压及鼻胃管负压吸引,可快速减少肠道内液体,解除肠道梗阻[6]。同时,奥曲肽还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扩散有一定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排便排气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部X线检测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液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肠梗阻缓解,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改善患者晚期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邢玉庆,殷东风,高宏等.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5):450-452

[2]吴秀伟,高金锁,杨荻等.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价值[J].安徽医学,2013,34(11):1666-1669

[3]陈俊,熊建萍,应学明等.奥曲肽持续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12):1122-1124

[4]吴熙,杨渤彦,于雷等.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癌症进展,2017,15(5):505-508

[5]王瑞.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4):1896-1897

[6]李宝艳.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7):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