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站与常规站运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智能站与常规站运维

段晓辉1朱春林2

(1.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身份证号码:41010219750508xxxx;2.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南阳供电公司;身份证号码:41292419661215xxxx)

摘要:当前社会,智能电网是电网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已迈入了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时期。其关键节点变电站也经历了智能化变革,从建设与运维来看,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同样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电网公司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智能站与常规站的运维差异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站;常规站;运维

引言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必然发展方向,我国已迈入了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时期。变电站作为电网的主要节点,其智能化的实现将对整个电网智能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变电站智能化的过程中,将使站内设备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从而为设备的维护和高效运行提供现代化平台。

1常规站与智能站概述

所谓的常规站即传统的变电站,一定时期内为我国电力生产效益的增加及电网设施完善带来了保障作用。但是,新形势下由于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及市场用电需求量的增大,常规变电站实践应用中凸显了各种弊端:能耗大、设备性能不足、电能输送风险大等。因此,需要重视智能变电站发展,确保电能输送安全性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满足现代变电站智能化升级要求。在设置智能站的过程中,引入了智能化技术、通信平台等,优化智能站服务功能的基础上保持了智能设备的良好性能,促使变电站实践应用中能够满足电网的实时控制、协同互动等要求,增强了智能变电站适用性。

2智能站与常规站的结构区别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站与常规站的功能特性,需要加强二者的结构区别分析。这些区别包括:第一,二者的互感器并不相同。智能站与常规站所采用的互感器分别为电子式智能互感器、常规互感器。前者使用中具有精度高、动态测量范围大等优点,相比后者市场应用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第二,二者的二次设备有所不同。智能站与常规站的二次设备分别为智能终端柜、传统测控屏。相比后者,前者在断路器控制、电流及电压采集等方面优势明显;第三,二者在监控机性信号及信息通信系统方面的区别。相比常规站的监控机信号,智能站在智能终端、故障紧急处理模块等结构的支持下,监控性能更加显著;在信息通信系统方面,智能站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高效利用,优化了通信网络结构,增强了信息通信系统运行安全性,相比常规站优势明显。同时,由于智能站设置中采用了光纤,相比常规站,二次电缆消耗率降低;第四,二者在GPS对时系统方面的差异性。常规变电站在设置该系统时考虑了站内所有装置在时间方面的统一性,促使故障发生时得以快速处理。而智能站在设置该系统时不仅考虑了时间方面的统一性,也实现了整个区域的实时控制,确保了故障处理的高效性。第五,其它方面的区别。在辅助设施系统、交直流电源系统方面,智能站相比常规站性能优越,促使变电站的运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常规站与智能站的运维差异性分析

3.1倒闸操作方面的差异性

常规站与智能站由于组成结构不同,致使二者运行维护中在倒闸操作方面存在差异性。具体表现在:二者在一次方面存在差异。常规站实践过程中依赖于测控屏,主要采用的时就地操作,像隔离开关、断路器操作等,且其中的操作顺序逻辑需要在五防系统电脑钥匙作用下的有效对接;智能站实践应用中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结构的分合操作可在良好的模式下进行,且能直接作用于五防系统,最终达到实时通信的目的;二者在二次方面的差异性。常规站的一次设备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时,其中的保护装置构件应在技术规范指导下投入使用,且需要退出保护屏检修状态的相关压板;智能站的一次设备正常运行时,需要在专业技术规范要求下接入智能终端出口、保护装置功能软压板等,此时退出的是不同装置处于检修状态时的硬压板。

3.2巡视维护不同项目方面的差异性

在巡视维护不同项目方面,智能站与常规站运行维护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实践中开展热交换器维护作业。相比常规站,智能站的运行维护人员需要对智能终端柜内的热交换器给予更多的关注,促使柜内的温度得以有效调节,并需要定期开展热交换器检查项目,而常规站对这方面要求少;保护定值方面的维护。结合智能站的组成结构,可知其中的打印机对于保护定值要求高,在使用保护装置的过程中应确保保护定值打印信息完整性。若采用基于后台机的保护打印方式时,最终得到的保护定值信息并未完整,需要进行有效核对。而常规站运维中由于缺乏这些构件,无需考虑;不同类型的巡视项目。相比常规站,智能站的巡视项目较多,其中增加了远程巡视,且现场巡视内容更加丰富,对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3.3检修状态压板作用效果方面的差异性

常规站运行中所选用的检修状态压板作用在于:对保护装置的故障信息进行屏蔽。而在智能站中检修状态压板的作用较多:避免检修中出现跳合闸异常情况,需要在合并单元、测控装置等不同构件中设置具有符合检修作业要求的硬压板,且在网络数据的作用下,需要对其进行“检修”标记;若检修中保护装置未发出跳合闸命令后,其中的断路器不会出现异常状况,实现了检修状态压板的高效利用。

3.4变电二次检修专业与智能变电站

目前在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维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二是设备维护的问题。二次运维检修人员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二次设备与网络的变化翻天覆地,如何让二次检修人员迅速实现过渡,掌握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是智能变电站检修的最核心问题。我公司虽然作为省范围内位数不多的具有220kV智能变电站自主建设和调试能力的单位之一,但是整体二次技能技术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为此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人员技能技术水平。一是将智能变电站培训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建立智能变电站检修人员技术考核评价体系,实行达标上岗;二是开展技能技术比武,促进员工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学习;三是提升人才队伍稳定性,建立新、中、老合理搭配的二次检修队伍,尽量避免人员变动过大导致人才断档;四是以平春站继电保护培训基地为基层,进一步建立智能站培训基地,便于二次检修和运行人员对于智能站的模拟操控与检修,加速智能站检修和运维人才队伍的建设。

3.5变电一次检修专业与智能变电站

由于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两网结构”使得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界限划分越来越模糊,但是由于人员知识体系结构问题,就目前而言变电一次检修专业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界面划分中仍然以汇控柜与GIS设备的连接线进行划分。因此与常规站相比,在智能变电站的维护中变电一次专业面对的最大变化为常规设备到GIS设备的变化。然而,GIS设备的最大优点是“免维护”,这同时成为GIS设备的最大缺点,因为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因此对于变电一次专业而言加强GIS设备的建设水平显得更为关键。

结语

现代电力企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电力系统及变电站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在智能站快速发展过程中,应参照常规站的运行情况,选择科学的运行维护方式,加强变电站运行中存在问题处理,提升其实践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同时,应正确看待智能站与常规站运维差异性,促使不同的运行维护方式使用能够达到变电站稳定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1]程爱莉.无人值班变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分析及其应用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

[2]王立.大型变电站运维实践与探索[D].山东大学,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