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20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20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

耿文娟彭艺群贺丹

耿文娟彭艺群贺丹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411100

摘要:目的:探究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20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式对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25岁-35岁年龄段203例次护士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主要统计分析被调查人员暴露位置、暴露方式以及暴露源种类等情况。结果:手指是职业暴露的主要部位(54.19%),高于手掌和手臂;针头扎伤是主要暴露方式(79.8%),高于刀片划伤和玻璃划伤;HBV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种类(58.62%),高于HIV和HCV。结论:在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中,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针头扎伤、手指以及HBV,针对这些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医院需要做好防护宣教,通过合理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

关键词: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医院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且伴随着高风险的工作场所,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且医疗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就诊和住院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因此护士成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血源性职业暴露指的是在从事医疗事业过程中,口、鼻、眼、皮肤以及其他粘膜等与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感染物质接触的一种状态[1]。目前除了携带血源性病毒的患者之外,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等疾病患者均携带有疾病致病因子[2]。对于这些患者,护士在护理时暴露于血源性病毒之中,极大增加了感染几率。因此护士必须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准确的认知,同时熟练的掌握与此相关的防护措施,以便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被感染。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护士203例次血源性职业暴露,对其进行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25岁-35岁年龄段203例次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的203例次护士中,实习护士78例、护士125例;外科护士95例、内科护士85例、医技科室23例;最低年龄25岁,最高年龄34岁,平均年龄(28.31±2.41)岁。文化程度:中专5例、大专20例、本科178例。

1.2方法

由本院主管护师以上级别人员组成课题小组,在查阅与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的各项指导规范后制定《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表》,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护士科室分布、暴露位置、暴露方式以及暴露源种类等项目。为了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在发放问卷前需要向调查对象解释此次调查目的,并征得护士统一才可进行。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并指导护士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如果调查对象对问卷有疑问,研究人员应及时作出解答,确保每一项都能真实准确的回答。

1.3统计学

将此次问卷的调查进行数据归纳,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统计并进行因素分析。主要针对暴露位置、暴露方式以及暴露源种类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血源性职业暴露位置

手指是最主要暴露位置,占比54.19%;其次是手掌,占比13.79%;再次是手臂,占比10.34%,见表1。

3.讨论

护士是一类进行医疗服务的特殊群体,其工作性质和环境意味着他们常常需要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排泄物等,这些都是造成血源性感染疾病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的治疗方式均为有创治疗,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暴露的发生率依旧居高不下。

本次研究主要对某院25岁-35岁年龄段203例次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血源性职业暴露研究。从调查结果来看,锐器伤是目前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根据美国CDC报道内容,目前全球医疗保健部门平均每年会发生一百万例锐器操作失误[3]此次研究也表明,针头是现阶段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占比76.84%,其次是刀片划伤、玻璃划伤以及血液(体液)喷溅等方式。针头使用最多的科室有注射室、抽血室、急诊室和手术室,这些科室的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锐利器具,避免被刺伤。研究结果显示手指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位置,占比54.19%,其次是手13.79%和手臂10.34%。因为手是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时最常用的部位,因此该部位成为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部位。

有研究表明,梅毒、艾滋病、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者大约有1亿,表面抗原携带率大约为9.25%;丙型肝炎的感染率大约为3.19%;HIV的感染率约为0.04%,人数大约有60万人,并呈增长趋势[4-5]。因此HBV、HIV、HCV以及梅毒等疾病成为目前最主要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源种类。本研究结果表明HBV是当前产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暴露源种类,占比79.8%,其次是HIV14.29%和HCV6.89%。

面对括针头扎伤、手指以及HBV等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医院需要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段利宁,南宁.某医院2013-2016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0):1246-1248.

[2].周小梅,谭庆,廖小平,等.临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35-36.

[3].易清萍,汤娟.43名实习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7,15(22):2796-2797.

[4].关永冠,李玉英,赵莹,等.中医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1):110-112.

[5].张志刚,魏秋霞,杨致霈,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防护对策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7,34(3):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