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40的临床药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右旋糖酐-40的临床药用进展

李善子

李善子(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1570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276-02

【摘要】目的讨论右旋糖酐-40的临床药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病除了应用于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后期的血管内凝血,抗血栓作用及渗透性利尿作用外,还应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急性单纯性胰腺炎、难治性肾病顽固性水肿、血液病血尿等方面。

【关键词】右旋糖酐-40用途

【别名】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糖酐。

【药理】低分子糖酐,平均分子量约为4万,因分子量较小,在体内停留时间短,易从尿中排出,故扩充血容量的作用较短暂。同时,本药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吸收血管外的水分而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使已经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滞性,从而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后期的血管内凝血。此外,还有抗血栓作用及渗透性利尿作用等。

【制剂】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每瓶10g(100ml),25g(250ml),50g(500ml),6g(100ml)。15g(250ml),30g(500ml)均含葡萄糖5%。

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液),每瓶10g(100ml),25g(250ml),50g(500ml),6g(100ml),15g(250ml),30g(500ml),均含氯化钠0.9%。

【注意】

1.肝、肾疾患者慎用本品。

2.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性疾病者禁用。

3.本品用量过大可引起出血,如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创面渗血、血尿、月经血量增多等症状。故此,每日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4.少数患者应用本品后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红色丘疹等皮肤过敏反应,有的引起哮喘发生。极少数发生过敏性休克,一般在首次输入本品数滴至数分钟内出现,故初次静脉滴注时,应严密观察5~10min,发现症状,立刻停注。

【临床新用途】

1.治疗血管性头痛有人采用右旋糖酐-40液加丹参注射液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6%,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者占75%。用法:右旋糖酐-40液500ml,加丹参注射液8ml,缓慢静脉滴注,1/d,14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间隔5d。

2.治疗急性单纯性胰腺炎采用右旋糖酐-40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单纯性胰腺炎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与仅用传统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用法:右旋糖酐-40液500~1000ml,静脉滴注。在应用本药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应加用抗生素治疗。

3.治疗难治性肾病顽固性水肿应用右旋糖酐-40液配合肝素钠治疗难治性肾病顽固性水肿患者,有效率为95%。用法:取右旋糖酐-40液500ml,加肝素钠75~100m,静脉滴注(时间为4~6h),1/d,疗程依病情决定,最长14d。在应用本药前及治疗期间,要查血小板、出血及凝血时间(试管法)。常用激素及利尿剂等治疗者,宜继续使用。注意清除并存病灶。

4.治疗血液病血尿据报道,杨英男等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酚磺乙胺治疗血液病血尿患者14例,用药后,一般肉眼血尿1~3d减轻或消失,镜下血尿2~10d即可完全消失。治疗方法: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酚磺乙胺2.0~4.0g,静脉滴注,1/d。在肉眼血尿消失后即可减少用药的剂量,至镜下血尿消失后可以停药。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配合止血敏治疗血液病血尿者,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5.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右旋糖酐-40液500ml,静脉滴注,1/d,2周为1个疗程。用药后可改善病情,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总有效率为82%,而用ATP及辅酶A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差异显著。本药适用于无、少尿、非梗阻性肾病及无使用该药禁忌证者。但国外也有报道因输注右旋糖酐-40而致肾功能衰竭者,故临床应用中需密切注意观察病情。

6.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孙翠如等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右旋糖酐-40治疗肺心病患者,可明显改善病情,总有效率为87%,恶化与病死率13%,而仅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恶化及病死率60%,差异特别显著。用法:右旋糖酐-40液500ml加山莨菪碱20~60mg,静脉滴注,1或2/d,连用7d左右改为1/d,20mg/次,再用1周后改口服山莨菪碱5~10mg/次,每日3次。青光眼患者禁用。

7.治疗重症脉管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腹蛇抗栓酶、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用3%过氧化氢外洗后,用庆大霉素外敷(症甚浸泡)患处,每日数次。并内服中药:当归、丹参各20g,桑枝、玄参、川芎、鸡血藤各15g,青木香、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各12g,桃仁、红花、桂枝、地龙各10g,全蝎3g,蜈蚣2条。感染甚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久病者,加锁阳、枸杞子、肉苁蓉;伤口长期不愈者,加黄芪。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脉管炎20例,临床治愈10例,显著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

参考文献

[1]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48-249.

[2]竺新影.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9.

[3]吴景时.新药手册1998.

[4]谢惠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J];中国医刊;198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