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探究

严敏娟

无锡市北塘区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214035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膨出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临床上以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正常生活。笔者从生活起居、情志调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方面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研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长期弯腰或久坐,经常半弯腰持重物或突然做扭腰动作时首次发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护,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疾病康复,进一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中医护理操作简单、安全、费用低,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介绍如下。

一、生活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1、生活起居

指导病人平时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睡眠,加强体育锻炼,避风寒,防外感,适时添加衣物,居住避开潮湿寒冷之处。急性期绝对平卧硬板床,指导正确的翻身姿势,躯干保持上下一致,症状减轻后佩戴护腰下床活动。

2、情志护理

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焦虑、抑郁症状,不能单纯视为躯体疾病。向病人讲解“七情”与疾病的关系,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使气血、经络通畅,配合治疗和护理。采用说理开导、释疑解惑、移情易性、以情胜情的情志护理方法,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讲清情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与利弊,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通过全身关节合理活动,达到理气活血、舒筋通络、强壮筋骨、增加腰椎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目的。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同时配合穴位按摩、理疗,可取得良好效果。鼓励病人坚持进行飞燕、五点支撑、三点支撑、腰部旋转、仰卧起坐等活动,以加强腰背肌锻炼,从而缓解症状,巩固疗效。

二、骨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离子导入是将活血化瘀的中药通过中频电疗法和中药透入疗法相结合,实现物理治疗与中医外用药治疗的双重效果。高扑香认为,中药离子导入可改善营养、加强再生、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治疗疼痛。中药离子导入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皮肤清洁可以提高中频药透治疗的效果,用75%乙醇在双侧肾俞穴周围清洁皮肤2遍,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和皮屑,以海桐皮汤加减为透入药液,以局部出现麻木感或针刺感为宜,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皮肤清洁后,皮肤的汗腺管为药液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增加了皮肤的通透性,通过穴位的透入,直达患处,起到疏通经络、除痹止痛、调节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2、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根据病人的证型用不同的中药熏洗腰部以达到舒筋活络、去湿止痛、补肾壮腰的作用。注意观察皮肤反应,有无红、痛、痒,及早发现烫伤和过敏,对中药过敏者立即停用,并给予对症处理。熏洗环境宜安静、舒适,室温控制在22oC~24oC。操作前做好解释,嘱病人空腹或饱餐后不能立即进行熏蒸治疗。熏洗药温应适宜,温度以60oC~70oC为宜。不宜过热,以防烫伤。熏蒸温度的调节,根据病人的年龄、皮肤对温度的耐受情况调节到适宜温度,熏蒸床温度一般在38oC~46oC,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灼伤,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暖,关好门窗,给病人盖好被子或毛巾被。中药熏蒸治疗时要多饮水,以免因缺水引起虚脱等不适,结束治疗后将皮肤擦干,做好保暖,让病人饮用白开水一杯,休息10min后再离开,防止风寒入侵加重病情。熏蒸时间设定为30min~60min,熏洗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结果表明,腰椎牵引配合热熏蒸对血瘀型、寒湿痹型、风湿痹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寒湿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无论是症状还是体征都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

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如艾灸、中药热敷、蜡疗等,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改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致病物质分解转化而起到止痛作用。

1、艾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人肌肉痉挛,疼痛剧烈,多采取强迫体位。为了循经艾灸护理可以减轻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按疼痛症状循经辨证艾灸,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型,督脉-足少阴胆经型,足太阳、足少阳混合型。在相应的循经线上实施艾灸,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2、中药热敷

利用热力和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结合热敷于患处,具有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腠理、改善骨关节炎症的作用。中药热敷的护理:排除皮肤破溃、丘疹、过敏皮肤及其他皮肤病变病人;向病人说明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其配合。热敷前,做好基础护理,清洁皮肤,准确测试布袋温度。热敷时避免烫伤病人,注意保持药物温度在60oC~70oC,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易烫伤腰部皮肤,过低达不到热敷效果。治疗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嘱病人热敷后2H内不要洗澡。

3、中药塌渍

中药塌渍是通过对患处进行塌渍,使“舒经活络方”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的作用。塌渍的药理作用和热效应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4、中药蜡疗

将石蜡溶化后加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粉,待蜡表面没有波动感后,清洁局部皮肤,置于患处,保留60min。石蜡加热后敷贴于患处,能使局部组织受热、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细胞通透性增加,由于热能持续时间较长,故有利于深部组织水肿消散、消炎、镇痛。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四、结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护、辨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程序提供借鉴,从而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管静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及日常保健[J].北方药学,2013,12:150-151.

[2]薛锦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13:70-71.

[3]胡家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2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