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

/ 1

手指静脉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

王荣华

王荣华(湖北省荆门市石化医院社区中心448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383-02

【关键词】静脉穿刺技巧固定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也是临床给药的主要方法之一。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至关重要,它不仅保证了治疗药物的及时有效应用,而且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临床护士对于一般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但对于慢性病多、皮肤松弛、皮下组织少、血管脆性大、弹性下降、长期输液的患者,手背静脉因反复穿刺,损伤非常大,使用手指两侧的小静脉反而成功率较高,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及固定方法。

1操作前

1.1护士准备要求护士要有耐心。负责静脉输液的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病房时面带微笑,主动和患者打招呼,消除紧张感,穿刺时,有意识地找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尽可能分散患者对穿刺部位的注意力,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治疗[1]。

1.2患者准备因慢性病、皮肤松弛、皮下组织少、血管脆性大、弹性下降、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疼痛的刺激造成心理承受力下降,穿刺时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从而导致血管痉挛收缩,护士可在每次输液前告知患者用温水或热水袋湿敷手背,这时表浅小静脉均可迅速充盈,利于穿刺[2]。

1.3用物准备止血带尽可能使用柔软的材料,不宜过紧、过长时间地绑扎手臂,不拍打血管,以免血管局部压力增大,加重脆性,造成进针时血管猛然释放压力,血液瞬间冲入皮下导致穿刺失败。选择锐利、无弯曲、无钩、型号合适的头皮针为宜,最好是5.5号头皮针。

2操作中

2.1血管选择技巧由于手指的血管不能象手背血管那样粗、直、有弹性而是细、短、脆、滑、弯曲、多在指关节上,尽量选者略充盈的血管,可行静脉逆行穿刺,易于固定。由于向心输注时,即使穿刺成功也存在固定困难等问题,导致穿刺失败,增加病人痛苦。

2.2操作手法技巧扎止血带,患者手背向上自然平伸,护士掌心向下,紧握患者手指根部及手指,拇指、食指分别在患者手指两侧,绷紧手指皮肤,按常规消毒后,嘱患者把手伸直而不是握拳,用左手握住病员手指,拇指绷直血管下端,右手捏紧头皮针手柄,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在选择的穿刺点下方0.2cm~0.4cm处以15°~20°进针,进针时力度相对要大,进针快稳准,宁浅勿深,整个进针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控制在1s之内,进入皮下后,迅速压低头皮针成5°(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向前进针,见回血后再继续沿血管延伸部分略进0.1cm~0.2cm,这种方法既可降低进针的疼痛感、又不易把血管刺破。穿刺时要细心体会,才能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的空落感。

2.3固定的技巧穿刺后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手指血管比较细,短、硬、脆、滑,穿刺成功后应及时固定,首先用三条胶布平行排列在针柄及针尖的穿刺处以免针头滑脱致使穿刺失败。将一次性的压舌板以中间为界,一分为二或较硬的纸盒以H型固定穿刺的手指两侧。注意压舌板或硬纸的长度必须大于掌指关节到第一指关节的长度,固定时须将穿刺手指和旁边的一根手指一起固定。病员这样不仅保证针眼处的无菌,也保证输液过程中不因肢体移动穿破血管造成输液失败。

3操作后

在输液过程中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患者用药后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有无药物渗出现象。发现药物渗到皮下组织时及时处理,冬天时应注意做好手部保暖工作。

总之,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有效途径,也是医院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一项重要手段。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高艳红,曹逸婵.社会因素与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系.山西护理杂志,1995,9(3):101.

[2]李波,王小梅.小静脉穿刺新法.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