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试论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贤涛

(柳州市建筑设计科学研究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和日渐匮乏的资源形成了鲜明的比对,在环境严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的发展生存和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有效资源相冲突,生态危机一触即发。本文就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应用

前言

生态作为时代环保的主旋律,正逐渐被建筑师和广大人民所关注。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和建筑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空前的繁荣和发达,与此同时,给环境和生态平衡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即是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建筑应运而生。

1生态建筑的概述和分析

1.1生态建筑的概念

生态建筑的实现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目标,全世界都应该为这个目标付出努力。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全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开始,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得到了极速的发展,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时期,因为国家和个人都不曾有前瞻性,造成了很多全球问题的发生,特别是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生态环保的理念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每个国家在实施经济建设时,都首先思考生态环保问题。最大程度地对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就是生态建筑的最大特点,能够让人们最大程度地感受自然,保持健康偷快地心情是建筑工作追求的目标。将人为塑造和自然资源合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并达到最佳的效果,是生态建筑的原则。

1.2生态建筑概念分析

生态建筑也广泛的被人们叫作生态化建筑,是通过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结合节能、持续发展的工作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化的认识,以生态观念去明确建筑施工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在工作中充分的表现出应有的能源要求和建筑结构的发展模式。这种建筑理念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前提,以自然界为基础的工作模式。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这种建筑结构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是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一致协调工作的有力保障。

2建筑设计中的错误观念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得十分快速,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可是这也使人们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观念,觉得人们能够通过自身发展创造的能力,能够战胜所有。所以造成在长期经济发展的过程里,人们没有树立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一味向自然索取资源。这就造成人们在经济开发和发展的同时带给生态环境严重的污染,从而危及到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

3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建筑设计方案

3.1.1建筑设计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师设计方案时在考虑表现个性化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把生态建筑理论放进建筑设计之中,让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相互依赖,使建筑与人文环境、整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定位规划一致相同。与此同时也要思考建筑需要有的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尽量利用基地周围的自然环境增加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利用可再生资源,还要把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要素的协调关系处理好。

建筑设计应遵循城市空间格局,尊重自然环境,从建筑尺度、体量、外观色彩、外部空间构成、形象风格等方面与自然环境融合,按照“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的原则表现生态建筑特点。

3.1.2协调建筑的美学特质和经济的关系

为了设计出体现建筑的美学价值的与众不同的建筑,建筑师在设计时有时会导致投资大幅度加多或建筑功能的下降,从而降低建筑本身的价值系数。经济合理性就需要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清况下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的使用功能,增加建筑的价值系数。可是过于降低工程投资,一味的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建筑设计方案失去美学价值,不能满足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需要。

3.1.3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影响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在,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升高对资源的耗费提出的要求更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切实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必然的趋势。建筑设计方案需要在设计、建设、利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节约能源、无污染、无害化、可循环利用。在处理照明、采光、自然通风、夏季制冷、冬季采暖等很多牵连建筑运作过程中能源损耗的问题中,这一生态化原则都要始终坚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

城市风貌将随城市发展与时代前进,兼收并蓄,历史文脉延续,创新发展,建筑设计应不断创新、探索,提高设计创作水平。建筑技术和材料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步持续发展。集合项目自然地理条件,更新设计创作理念,大力推广运用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和环保、节能、节地等新技术,创建当代生态适应型建筑。

3.1.4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出来的建筑终究是给人们提供居住的,因此建筑设计方案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得到大大的改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使得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舒适。

3.2建筑材料

所谓绿色建材是指防火或者阻燃的安全性建材,无毒的或者低毒的健康型建材,能耗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要求更多的选用绿色建材。

3.2.1木材

木材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是目前四大建筑材料(塑料、钢筋、水泥、木材)中唯一可循环利用和再生的材料。要使木材的供应能得到保障,就要遵循森林资源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方针。

3.2.2玻璃

随着现代化科技不断的发展,在玻璃材料领域陆续出现了低辐射玻璃、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等玻璃,玻璃材料的保温技术就是生态建筑节能的关键。设计中可把它们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同时保证了生态建筑的采光和保温的要求,使设计出的建筑居住起来更加舒适,更符合人的需要。

3.2.3太阳能、风能

太阳能和风能材料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环保的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电池发电,以提供给建筑能源,提供给人们生态环保的可再生燃料。不但无噪音而且无污染。所以,在生态建筑中太阳能、风能光电材料是十分理想的建材。

3.2.4节能新型材料

目前我国普遍的节能绝热材料一般有玻璃棉、岩棉、水泥聚苯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是以精选海泡石、硅酸铝纤维为主原料,附以多种优质轻体无机矿物为填料,在数种加剂的作用下,经扩散膨胀、细纤化、粘接、混溶等多种工艺,深度复合而成的灰白色粘稠浆状物。它是一种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简单(直接涂抹)是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的显著特点,避免了板材拼接处罩面层开裂情况。国家已经把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列为新型绝热材料及制品的重点发展材料。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第一需要思考的就是建筑施工的污染问题,尽量的选择对周围环境没有污染并且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达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然后再对建筑结构的施工功能实施处理,使其成为一种低排、高效的结构。最后再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方面,尽可能使工程施工成本减少,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奠定扎实的基础。

生态建筑理论与传统设计观点是不同的,建筑的设计要求要建立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而思考怎样更高程度的减少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更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大自然中的可再生资源,为人类创造出更为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极速发展和环境大力保护的双重压力之下,怎样将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之中充分应用,是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结语

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建筑中融入生态建筑理念,不但可以对有限的资源减少消耗,还对人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有帮助。生态建筑不但要做到个性化,独具一格,还要遵循自然。

参考文献:

[1]朱姣,曹张艳,范银,徐浩.绿色农村住宅探讨[J].绿色科技,2011(6)

[2]葛菲飞.浅谈生态建筑设计[J].技术与市场,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