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促进班级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品读国学经典促进班级管理

黄小素

台山市新宁小学广东台山529200

摘要:学生的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古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同时也能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供良好的基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千年历史的浓缩,可以将民族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在国学经典中的美文,内容较为丰富,寄托着作者高远意境,因此将国学经典教育融于班级管理中,可以使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的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加强班级管理。

关键词:品读;国学经典;班级管理

国学经典浓缩着上下五千年的内涵,承担着传播传统精神的目的,在历史中,经典著作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承载体,可以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提供精神食粮,经典美文是内容较为丰富并且意境深远,因此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将民族精神传承下去,传播文明发展的种子,提高班级管理水品。在最近几年来,国学经典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后,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焕发班级的精神面貌。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要让学生正确看待中国文化,去其糟粕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

1.国学经典的作用

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意义,并且国学经典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完善当前的教育体系。通过对传统国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明确自身散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个方面,通过学习国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以后的建设提供自己的力量。

1.1实现双赢

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可以使学生明智、聪慧,国学经典教育可以通过素质教育以及博雅教育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得到传承,搭建精神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得到更加充分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薪火相传,一个时代接着一个时代不断的延续以及发展,这也是我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快速的发展,逐渐的在世界中也取得一席之位,因此对当代学生进行国学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是必要的。所以在当今的教育中,国家加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1.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需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这样才会使社会建设加快脚步,责任感的本质是一种精神状态,代表着对事物具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关心,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社会心理道德,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甚至代表着个人的人品,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加强国学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1]。

2.国学经典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朗读经典文章

班级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需要接受诗书的熏陶。因此为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可以改变教室内部的环境,例如在教室前挂相关的横幅,在墙壁上悬挂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也可以在教室后墙上设置古典文化园地,展示古代文化的内涵,优美的古文与古韵的图片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搭建国学经典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内涵,身处文化内涵之中,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就可以维护班级的和谐,加强班级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塑造。在晨读时间,可以将古诗以及朗读相互配合,在意境悠远的古典音乐中,随着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与古代圣贤相沟通,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正规,使经典学习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点。学生在读经典著作时,可以受到其中的礼仪与孝道的教育,使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在学校教学中加强教育的同时,家庭也需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父母的所作所为,子女自然会学习,因此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使家长了解经典,将经典朗读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联系,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环境,可以通过表扬以及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2]。

2.2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材料的准备,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以及理解的基础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的道德水平,国学经典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思维能力以及道德水平上,可以作为道德传承的主要承载体,若抓住其中的要点,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指导少年迈入正确的轨道,在日积月累下,使其成为今后成功的基础,所以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便需要让学生学会与国学同行,在接触经典书籍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学生本身的人品道德。《弟子规》作为古代的经典著作,对孝悌、行善等方面进行恰当的解说。例如: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2.3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经典

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重大节日中,安排相应的活动,例如在母亲节可以使学生朗读关于孝道的文章,或者使学生可以为父母服务,搭建良好的亲子沟通桥梁,若处理好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便可以加强班级水平。在清明节时,也可以积极开展扫墓、祭祖等工作,收集相关的诗词使学生朗读或者安排学生扫墓,加强学生传统教育。随着学生精神境界的提高,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品。每个学期也可还开展读书活动,需要学生可以读《易经》以及《夫子》等传统著作,将创作与朗读有效的结合,也可以使学生自编三字经以及童谣的方式,加强教育方式。班级同学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的方式,养成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行。

在实践过程中,经典著作的朗读对学生的发展以及班级的管理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化底蕴,可以善于思考,在优化班风以及学生的同时,也使人文精神回归,使道德规范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得到加强,营造出文雅学生、儒雅教师的道德规范,使班级成为校园中靓丽的风景。随着学生不断坚持学习,认真朗读,并且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在班级国学教育中,需要长期着手,使管理管理更加的有效,营造文明集体。

2.4加强学生汉字学习能力,使国学教育渗透进小学教育中

汉字作为学生学习国学的基础,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在教学任务中不断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字所独有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国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段历史,汉字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有形可辨、有音可读、有义可寻,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汉字由最初的甲骨文,演变成秦篆、宋体,魏碑等书法形式包括狂草,行书、隶书、楷书等。对于这部分的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讲解出来,例如多媒体课件、举办相应的活动。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汉字的历史,了解汉字的形变与义变的过程,在进行形声字与意形字的讲解时可以从造字意义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深入浅出的讲解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学”字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明白在金文中学字与现代学子的差别,使学生知道金文中“學”字的构成方式,上面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人的双手,代表着的内在含义是合力一起办学,中间为金文中的读音,下半部分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房子中,孩子在里面读书,所以学字的含义就是学习[4]。

3.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校园中的具体体现,也可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因此需要提供学生的文化底蕴,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重重生机,在深入学习后,可以将社会道德感以及融入管得到落实,加强经典学习的特色及偶遇,达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明兰.试论国学经典与初中班级管理[J].未来英才,2015(17):95-95.

[2]王国善.浅谈国学经典思想对班级管理的指导意义[J].新课程·下旬,2016(9):212.

[3]崔中岳.国学经典诵读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导报,2016(4):209-209.

[4]李小兵.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信念--浅谈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8):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