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的运行安全问题以及防控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核电厂的运行安全问题以及防控策略研究

常鹏超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100)

摘要:当前,在资源短缺状况的不断加剧之下,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在这种环境下,对新能源的探索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核能源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且成本低、效率高,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缓解能源危机等问题。尽管如此,在核能源的运行安全问题,也是全世界的未解难题之一。核电厂一旦出现核泄漏,会给地方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形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基于此,就需要对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核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安全性,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电厂;运行安全问题;防控策略

1.前言

当前,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之下,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与革新,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核能这种价格低廉、污染较低的能源形势,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随着核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也应该对其运行安全问题提高重视,并结合当前现状,制定出有效的防控策略,以免核电厂发生核泄漏事件,对整个社会造成难以挽救的伤害。

2.基于对核电厂运行安全问题的分析

2.1系统失效问题

在核电厂运行中,系统失效问题为其主要的安全隐患之一。而核系统失效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广,若是出现核泄漏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反应堆冷却剂为核电厂的回路系统,若是出现失水现象,也会导致整个核电站的正常运行受到威胁;针对蒸汽发生器,其传热器发生破裂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1]。同时,主系统异物故障、放射性物质丢失、最终热阱丧失事故等也是威胁核电厂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2.2缺乏安全监管

由于我国核能政府管理的部门设置相对复杂,在对核电厂进行监管时,难以实现集中、规范、统一监的监管。尤其在核电技术的研发、合作,铀资源前后端的管理,以及新反应堆的研发过程中,若是能源监管局没有对监管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就会导致安全监管工作不全面,不能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处理,进而增加了安全风险问题。

2.3设备运行故障

在核电厂运行中,若是设备运行出现故障或失灵,就会致使整个核电厂陷入危险境地。其中,蒸汽机超速问题,会使得轴系出现断裂,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2]。同时,控制系统失灵,或是热工保护拒动,电气操作失误,发电机、变压器、轴瓦等设备的损坏,也会导致核电厂的整体运行状态受到影响,并造成设备故障问题。

2.4器具缺乏维护

在安全因素分析中,安全器具的使用状况也是致使整个核电厂运行安全受到威胁的因素之一。而大多数不合格安全工器具,均是由于机械损伤、认为损失所导致。包括:起重工具、钢丝绳、倒链、滑轮没有在使用完成之后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也没有对安全器具加以维护保养,使得锈蚀问题严重,不仅大大降低了受力强度,而且容易诱发各种安全事故,威胁到整个核电厂的运行状况[3]。而在某些高处作业中,很多操作人员不具备器具维护意识,不利用传递绳形式,而是直接将器具从高处往下扔,继而导致安全器具的损伤。同时,还有的绝缘工器具在受潮之后,未进行烘干处理,导致操作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严重的后果。

3.对核电厂运行安全防控策略的研究

3.1构建应急系统

核电厂要提高运行安全性,还需要构建应急响应系统。包括:构建核应急管理组织,通过有效的管理组织,为核电厂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管能力;构建安全应急小组,以便及时地对核故障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组建专业的卫勤分队,针对核泄漏问题做出防御控制操作,以便在出现核安全事故或核泄漏时,能够更加高效、有序地执行抢险救灾工作[3]。在应急系统的构建中,核电厂还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核应急救援基础能力,整合运用新型技术,以确保应急救援效率。

3.2完善监管制度

核电厂在运行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国家对核安全的法规制度要求,构建完善的核电厂安全运行章程,并结合核电厂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同时,核电厂还要多借鉴现代企业现金的管理经验,强化道德激励机制的建设,让每个员工都具备较强的个体道德风险意识,实现有效的安全运行管理。

3.3确保规范操作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操作环境是核电厂的核心组成要素,对于整个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其本质,其实也就是与人的关系。所以,要提高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还需要确保从人员管理开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在核电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将国内外发生过的核事故作为前车之鉴,认知细致的对待每一个工作环节,以免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系列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毁灭性的灾难[4]。同时,核电企业也需要在员工入职前,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让职员具备将强的操作规范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操作的标准化,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核电厂还要设置专门的保管人员,对安全器具的维护、使用状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生产操作现象,要进行及时的制止,并予以惩罚。同时对老旧、腐蚀安全器具进行及时的更换处理,以免增加核电厂的安全风险。

3.4定期器具检修

核电厂的安全器具保管人员,还需要定期开展对安全工器具的维护、保养、检修工作,并对操作人员的器具操作规范性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安全工器具的破损、锈蚀状况,或是超周期现象,要进行及时的封存处理。同时,保管人员还需对不合格工具做好禁用标记,以防出现误用现象,并妥善对安全工器具进行后续处理,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

3.5信息反馈与总结

核电厂要注意做好核电运行中的经验反馈、总结工作,并对核电安全问题加以探究,结合常见问题,给出相关的改善建议,让核电厂的运行效率与运行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般来说,安全事故的发生,会有一定的征兆,且存在多次类似的未遂事件发生。因此,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类似状况,要提高重视,并将安全隐患记录下来,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整,以便及时的规避风险,防患于未然。虽然,当前我国还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核电站安全事故,但核电厂也要提高对核安全的重视度,并对以往的核安全问题进行借鉴、总结,尤其对国外已出现的重大核电站事故进行经验上的总结,对核电厂的管理状况加以改进,从而有效降低核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

4.结束语

核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对环境的污染较小,而且成本较低,利用率较高,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的能源短缺问题。然而核能的安全问题,也是威胁我国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就需要对核电厂的运行安全性提高重视度,并强化安全管理措施,防微杜渐,对核电厂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防控对策,对安全风险进行注意的排除,并注重信息的反馈与经验的总结,从每一环节着手,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加军,陈晶晶.浅析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完整性问题[J].压力容器,2014,31(01):48-55.

[2]宋伟.核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评价[J].科技传播,2016,06(07):187+190.

[3]王崇翔,侯伟.关于对核电厂内乏燃料干法贮存系统核安全监管要求的研究[J].核安全,2016,15(01):11-16+22.

[4]龚嶷,崔满满.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OLE)安全监管的对策[J].核安全,2015,14(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