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平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沿海平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分析

李少英

东营市国土资源局河口分局山东东营257200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人地矛盾逐渐凸显,对此在实际中要想有效的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土地资源,加强对一些沿海平原未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视,有效的缓解耕地保护以及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对山东省东营市的未利用地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沿海平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分析;

要想提升一些未利用地开发的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充分的凸显未利用土地资源的自身价值与效能,缓解现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就要提升对对东营市未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视,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推动城乡的统筹发展,为黄河为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持,对此文章对沿海平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措施与手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究。

1构建完善的“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实验区”

在对东营市的建设用地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基于实际的状况进行“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实验区”的有效划分,制定相关政策手段,基于成片的区域开发的方式,在基于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要求以及土地节约应用的基础之上,进而一次性的转让。此种改革方式在实际中可以有效的环节东营市存在的用地矛盾问题,可以有效的加快黄河三角洲的相关产业聚集与发展,进而在实际中推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实际中也可以有效的优化东营市的城乡用地布局,有效的缓解了工业发展以及城乡建设中的存在的土地资源耕地占有的问题,为缓解现阶段的用地供需矛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建立完善的未利用地应用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2.1建立完善的未利用地应用机制

在实际中可以基于国家的相关要求,基于实际的统筹区域的发展计划以及基础开展工作,加强对东营市各种未利用地资源的有效应用,对其当年的结余的未利用地计划指标进行结转应用,进而充分的凸显其资源的利用效率。

2.2构建完善的未利用地开发激励机制

在现阶段发展中,一些现行未利用地政策在总体上原则性较强,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对此在实际中可以基于未利用土地资源节约的有效应用基础之中,不断的创新各项激励政策,进而加强对为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的凸显其整体的规模效益。

2.2.1全面推动末利用地的指标指导性管理模式

在实际中基于东营市未利用地资源的实际状况,不断的完善未利用地的相关计划指标,在实际中真正的实现未利用地的指标的指导性发展,在实际中通过弹性的管理模式,不断的拓展其整体的产业聚集效果以及力度,进而真正的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2.2.2全面实行末利用地奖励以及相关指标制度

基于国家耕地保护的战略角度来说,要加强对一些未利用地占用的建设引导;要通过合理的奖励加强对未利用地指标的建设节余耕

地指标进行奖励,进而有效的推动耕地的有效保护。在实际中基于节约性、集约性、高效性以及生态化的发展要求,加强对一些未利用地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通过年度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国家相关土地的用地者的奖励。

3简化相关未利用地行政审批程序,完善相关交易平台

3.1简化政审批程序

东营市中还有大量的国有未利用地,其在实际的开发中并没有涉及到征地的拆迁补偿以及占补平衡等相关问题,在实际中要想有效的缩短其实际的用地报批周期,就要提升其整体报批效率,进而适度的进行县级以及市级的未利用地审批权限的拓展,加强对建设用地规划区域内的一些整体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以及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且污染相对较小的建设项目的重视,要通过市县政府的“先行使用”策略以及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年底核销”的融合的全新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3.2建立完善的未利用地市场交易平台

在实际中更要基于“政策配套公正性、监管规范开展”的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只能怪通过挂牌的方式将进行市场的有效交易,进而充分的凸显其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4.构建完善的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制度

东营市中有着大量的未利用地资源,其中其每年的未利用地开发耕地新增量在3万亩左右,在实际中基于其土地利用功能对其进行划分,其属于农业功能区范畴之内。新开发的相关耕地基础设施配套具有一定的完善性,其与传统模式中的农业区呈现着集中连片的趋势,其相对来说质量更高。此部分农田,有利于基本农田的集中保护以及一些高标准农田的集中建设与发展,对于现代农业的区域化、基地化以及专业化生产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构建完善的基本农田集中保护空间置换机制,基于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批,加强对一些优质农田以及基本农田的等量化空间置换,进而提升其整体质量。

5构建完善的广域未利用地视同机制

因为东营市自身特色因素的影响,其一些未利用地主体的盐碱地以及部分邻近的相关坑塘水面、林地资源、天然牧草等想相关农用地都在动态的转换之中,同时其与盐碱地等相关未利用地呈现穿插分布的状态。这些“农用地”在实际中的含盐量特性相对较大,在开发中这些资源是无法单独的应用的,必须与一些成片的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开发以及应用管理,在实际中要想有效的推动其规模化、区域化以及基地化发展,就要明确盐碱地的类型为“农用地”,在相关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批以及管理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及应用。

6构建完善事件驱动动态管理以及结果可控的滚动开发机制

6.1构建完善的事件驱动动态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状况的影响之下,未利用地开发控制会受到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构建完善、灵敏的,具有一定弹性空间的调控机制,要强化规划的过程控制作用,通过事件驱动型”加强对未利用地的节约性以及集约性应用。其中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一些特别项目用地指标问题。在实际中通过规划管理“一年一评估,二年一调整”的动态管理模式的试行等方式加强管理。

6.2建立系统的结果可控的滚动开发制度

强化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加强控制与管理,进而有效的避免为利用土地资源的滥用以及开发盲目等问题,要通过具有一定可控性的滚动开发模式,基于相关国家的成熟经验,不断的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其实际的开发土地与国家节约集约的实际利用需求相吻合,且其实际的剩余用地小于20%的时候才可以启动相关下一个项目。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东营市的未利用地的相关内容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式与手段,对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的策略与手段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完善的“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实验区”、建立完善的未利用地应用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简化相关未利用地行政审批程序,完善相关交易平台、构建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制度、广域未利用地视同机制、完善事件驱动动态管理以及结果可控的滚动开发机制等相关措施手段,在实际中有效的为东营市未利用地开发应用明确方向,提供必要的保障机制,进而在根本上有效的缓解我国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问题,为我国的社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锦湖,周博.基于GIS的宜农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郧西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03):60-65.

[2]袁磊,赵俊三,李红波,张萌,陈国平,郭晓慧.云南山区宜耕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区[J].农业工程学报,2013,(16):229-237.

[3]杨丽.陈光一行来我市调研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情况[N].东营日报,2012-11-14(A01).

[4]徐德明.推进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2,(0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