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建设成效

马艳萍陈宇佳刘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64600)

【摘要】医联体建设是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促进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构建有序就诊秩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联体实践过程提出的指导思想、医联体建设形式、主要工作举措、医联体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经验总结,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建设医联体提供经验。

【关键词】医联体建设成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9-0397-01

2011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原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牵头组建了泸州市首个中医医疗集团。医疗集团成立之初主要由泸州市四县三区的108家医疗机构组成。经过几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年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共有成员单位152家,包含云、贵、川、渝等地的省、市、县区、乡镇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5所,二级医疗机构27所,乡镇及其他医疗机构87所,形成了跨系统、跨地域和跨行业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紧跟国家新医改政策发展动向,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在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建设成效浅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始终秉承“医院不分大小,发展不分先后,同行相互切磋,互助才是出路”的合作理念,坚持“学术引领,技术指导,上下联动,开放共享”的医联体指导思想,与医疗集团内各成员单位携手并肩共谋发展。

二、医联体建设形式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文件,医联体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在城市组建医疗集团;

2.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

3.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

4.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目前,以我院牵头组建的医联体形式有三种: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协作。

三、2017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学术引领:

1.成立各级专委会并开展学术讲座

(1)各级专委会:医院牵头成立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脑病专委会、四川省老年医学院介入专业委员会、四川省老年医学学会医疗联合体专委会、泸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保管理专委会等14个省、市级专委会。特别是作为主任委员单位牵头成立了四川省老年医学院医疗联合体专业委员会。

(2)各级学术会议:组织各级学术会60余场,1800余人参会。

2.大力开展“专家讲师团”巡讲工作

2017年,我院定期组织我院的临床专家和管理专家在医疗集团内开展了“专家讲师团巡讲”工作,分享专科新技术和医院管理经验。先后到了贵州赤水、重庆潼南、四川多地等地举办了21场共50余个专题讲座,受众达2800余人次。

(二)技术指导:

1.技术支持:2017年,我院共派出专家4000余人次赴集团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包括坐诊、查房、会诊、手术、管理指导等。

2.人才培养:医院通过接收进修培养、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联合举办“西学中”培训班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做培养人才。2017年共接收成员单位161人来院进修学习。

3.专科建设:以我院牵头组建了4个专科联盟,包括“针灸康复专科联盟”、“疼痛专科联盟”、“骨伤专科联盟”和“脑病专科联盟”,与40余家单位签订了专科联盟协议。

(三)上下联动:

向上:我院与北京广安门医院、深圳罗湖集团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我院急诊科加入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科联盟,耳鼻喉科加入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专科联盟,脑病科与全国11个省市建立了22个脑病专科联盟。从医院管理、学科专科建设方面获取有力支撑。

向下:我院与99家单位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同时与集团单位在医疗、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开展交流学习,大力加强与基层单位的互动和联系。

(四)开放共享:

1.人才共享:医院定期派驻医务人员到集团医院,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2.设备共享:一是接收成员单位的病员来院作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等项目检查;二是利用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检验等技术和设备,为成员单位提供医学诊断服务。

3.信息共享:成员单位可通过我院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报刊等平台及时共享我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

4.品牌共享:与我院进行签约合作的单位,在获得我院授权许可的前提下,可增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集团医院”牌子。通过共享品牌,以扩大影响和提升知名度。

四、集团单位建设成效

(一)医联体队伍逐步壮大

1.从规模来看:从2011年建立之初108家,发展至今152家。

2.从区域来看:从2011年建立之初仅包含泸州四县三区,至今已扩展到川、滇、黔、渝等地。

3.从级别来看:目前医联体内三级医疗机构5所,二级医疗机构27所,乡镇及其他医疗机构87所。

4.从性质来看:医联体内不仅包括公立医院也有民营机构;不仅包括中医院也有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其中公立医院116家,民营医疗机构36家;中医医院20家,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综合医疗机构122家,专科医院9家。

(二)医联体建设形式有所突破

以前医联体内建设形式只有“医疗集团”及“远程协作”2种形式,2017年由我院部分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牵头组建了“专科联盟”。

(三)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

1.人员派驻:派驻管理人员及临床专家担任医联体单位院长及副院长,全面提升了医联体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为医联体单位发展提出规划。

2.新技术开展:在医联体内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填补了医联体单位多项临床科室技术空白。

3.新建科室:帮助医联体单位新建肺病科、治未病科、肿瘤科、新建血液透析室等10余个科室。

4.科研立项:帮助医联体单位通过科研立项8项极大的提升了医联体单位的科研整体水平。

5.检查评估:帮助医联体单位通过各级检查,通过检查组一致好评。

6.专科建设:派驻的专家作为代表参与省级重点专科答辩,协助医联体单位通过2个省级重点专科验收。

五、医联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缺乏问题。集团成员的首要需求是专家,而作为最稀有的资源,三甲医院的专家也是屈指可数,根本无法满足集团单位的需求,以至于医联体规模大,但多流于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成效。

2.激励机制不完善。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关键在于如何重构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益和价值链,形成积极正确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春林李芬2017医改畅想[J].中国卫生资源,2017,20(1):1-3.

[2]金春林李芬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素及抓手[J].卫生经济研究,2017(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