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综述高延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综述高延利

高延利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室佳木斯分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2

摘要:中间站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核心,铁路安全管理和责任的落脚点最终在中间站,优化中间站安全管理是提升现场自我管理能力的切入点,更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根本,只有抓好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

目前铁路线长点多,多数铁路车站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困难等客观原因,造成安全管理存在着被动和“以罚代管”等现象,上级安全检查人员对中间站的各种业务指导、安全检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以完成量化要求为目的,一般要发生严重问题后才进行总结分析。如何做好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中间站安全管理的现状

1.1安全管理工作形式规范程度不够

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结构,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但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铁路中间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内容相对较多,而且内容比较复杂,来自于管理上级部门的压力较大。无论是从相应任务的布置、检查以及执行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中间站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不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过重,在其精神和心理上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工作的规范性很难等到保证。

1.2中间站的事务性活动内容较多

在铁路中间站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形式主义活动,其中包括评比、鉴定以及升级等等,大小型会议不断,各类报表内容复杂多样。这些内容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因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是其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放置到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而不是放置一些形式主义的任务。

1.3管理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在安全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发挥其自身作用。但是,多数的铁路中间站中,管理人员往往出现对实质性问题不予解决,出现问题盲目地庇护,而且推卸责任的现象也相对比较严重。另外,由于管理人员在等级上要高,所以,在管理中往往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严重威胁到管理人员的形象以及其在其他工作人员心中的威胁,不能以理服人。可见这一问题比较严重,要对其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

2中间站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2.1人员因素

在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员是主体,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仍然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介入到其中,进行操控和调节。所以,人员因素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往往由于技术人员自身的疏忽或者是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导致中间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2设备因素

在铁路运输中会涉及到多种机械设备,尤其是现如今,运输工作都是依靠相应的先进设备来进行控制。如果设备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中间站的安全问题。另外,机械设备的修复时间相对较长,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很难估计。

2.3环境因素

影响中间站安全的环境条件包括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两部分。内部小环境主要是指中间站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的车站整体氛围是否达到了一个整体向上、上下同心的程度。外部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冰雪、大雾天气较多对中间站的安全影响。社会环境是指当地的经济情况、职工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对中间站的安全管理或直接或间接所造成的影响。

3改进中间站安全状况的措施

3.1作业安全管理

标准化是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重复性发生的事物通过制定和发布出相应的标准,以期达到统一。运输标准化作业是指对既有作业标准,从学习标准、对照标准到达标准(即学标、对标、达标)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标准化作业是一个综合的表现,其中涉及到个人行为、群体行为以及管理行为,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只有严格的从组织、制度和监管等方面进行要求,才能使得标准化作业得以很好的落实。相较于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而言,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控制由于部分情况无法预料、部分作业标准也无法得到实施,所以不得不制定一些特殊规定,在非正常情况下进行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运输事故。查阅相关统计资料,我们不难发现,非正常情况下所发生的事故数量在整个事故比例中占据相当大的部分。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应严格遵守有关作业标准和原则,此外,还必须根据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2使用先进的运输设备

良好的运输设备是运输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现代化的建设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铁路运输设备的科技含量正在逐步提高,这样就会对传统的铁路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如何顺利良好的解决传统管理理念与新兴科技运输设备之间的冲突,如何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为此,我们首先需要转变相关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中间站管理人员依靠科技攻坚克难关的意识,树立依靠科学技术来保安全的新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逐步加大对科技投入的比例,及时更换老旧的运输设备,加大“物控”管理力度,让科技手段不断发挥其科学性和优越性,以求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3.3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调整

所谓生产力布局调整不能完全使用“合并”、“拆分”、“解体”的简单方法,要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探讨,宏观的调整必须结合微观的变化。例如在合并站段后,不能简单地把一个段的管理模式强加到另外“半边”天上,另外被合并的站段固有管理模式和班组设置已经形成,不考虑实际的进行统一合并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

3.4行车安全

行车作业是中间站的主要作业,也是中间站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生产安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行车作业中人员瞬间的失误或联系上的一时脱节,事故接踵而至。可以说,只要把住了行车安全观,就奠定了中间站的安全基础。其中包括接发列车安全、调车作业安全、中间站作业的难点等等。

3.5预防调车作业事故的对策

一是增强安全意识、增强个人安全意识可确保安全自控;增强群体安全意识可实现安全自控和联控。二是加强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调车作业的有关安全技术知识,作业环境,作业状况等。

作业标准化是中间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调车作业安全的根本保证。调车作业一岗作业标准,一批作业标准和一班作业标准必须落实到实处。

调车作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调车作业的现场控制也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建立健全作业人员的自我控制、相互之间的联防互控和各级控制人员的监控把关是现场作业控制的有效手段,严格管理人员盯岗制度,规范联系汇报用语和调车联控用语等。

3.6抓工作要严要细。

在日常工作中要落实“说、听、走、看、干”的一些要求,即:说要说全,在发布、传达命令、指示、作业计划时,要一字不漏地说全;听要听清,在听命令、指示、计划内容时,要听清楚,听明白,了解完整,不能臆测或断章取义;走要走到,检查现场作业设备时,该走的一定要走到,不走马观花;看要看准,认真瞭望,确认看点,不似是而非;干要干实,在工作中,对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干要实干,不马马虎虎,不弄虚作假,不应付了事。

结论

总而言之,从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上来看,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较多,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现状来做好调整。同时还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到工作的重点,并且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完善。只有铁路中间站能够抓好安全问题,才能保证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恪尽职守,站好自己的岗。

参考文献

[1]戢晓峰。铁路中间小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3)。

[2]蒋运华,董友明。铁路安全管理必须加强过程控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