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

刘坤富

昆明中森华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科技水平、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办公、居住的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质量上的舒适,还要求外观完美。所以,建筑设计师的挑战难度系数大大增加,建筑的外观、内饰、格局、整体风格都格外重要。另外,古往今来,中国人在建筑的秩序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

关键词: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构成秩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的复杂性提高,数量增多,仅仅凭直觉经验的设计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人们的需求及建筑层次的发展需要。然而,现代的设计理念要求建立在明确的秩序和目标基础之上。所谓秩序,秩,常也;秩序,常度也。在建筑学中,就是建筑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路易斯康的空间秩序、赫曼赫茨伯格的结构主义以及勒柯布西耶的黄金分割体系中对建筑秩序的解析,阐述现代建筑中的秩序美。秩序包括空间秩序、建筑秩序、形式秩序以及功能秩序等等。

一、浅述建筑构成与建筑秩序

(一)建筑构成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将建筑的空间和形态作为分解方向的要素构成,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方法。建筑物在空间维度上具有了构成的因素才能成立,另外,在建筑体中隐含着许多看不到的事物,其中,最有现代感的是建筑的构成与要素的关系。随着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向复杂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前进,同时,更多独特的组合模式也被提出,建筑设计中也出现了空间与体积的不同组合。

建筑的构成主要是对空间要素的分界布局和整体形态进行确认,并且将它们放置在三维空间,进行不同的组合,最终选择有效的、适合的组合,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建筑体。建筑师根据某种构思,对组合的顺序和规则进行了确定,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建筑物中。建筑构成观点的形成,使得构成建筑的因素得到明确。

(二)建筑秩序

建筑设计中,建筑秩序是实现建筑整体与部分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在设计创作中就应该对各种秩序认识和感受。天地万物都孕育着自己独特的秩序,它既存在于现有事物之中,也隐藏于尚未出现的事物之中。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建筑的秩序就是将各种设计元素揉合在笔下的建筑物中,设计师们思考如何把各种“性格”迥异的元素,毫无排斥的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出元素的独特与组合的包容。

建筑的秩序不是客观的性质,是人类大脑的逻辑思维对于秩序这一观念的反映。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师肯定了建筑秩序能够保证现代化建筑满足人们对美观和舒适的要求。建筑的秩序保证了大规模建主群设计的整体性。因此,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人员需要把握好建筑的秩序,做好建筑秩序的设计工作,从而实现建筑的舒适性、美观性和整体性。

二、建筑构成秩序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根据建筑构成秩序的观点,建筑构成须从建筑环境、空间、艺术和形态进行考虑,然而建筑物本身就是存在于三维立体空间的,是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具体操作的结果。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构成时,应对几个要素综合性考虑,并结合自身的想法将多种元素进行秩序化的组合。

站在应用建筑构成秩序的角度下,如何做好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构成秩序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设计应该严格遵守施工场地的要求和标准,重视建筑构成秩序在建筑中的价值和意义,降低施工场地出现事故的几率。第二,建筑设计应该保持准确性,毫厘之差,或许酿成大祸,导致人间悲剧的发生。作为设计师应该严谨,在工作上也要一丝不苟。第三,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决定了建筑方向,是导航的灯塔,所以,建筑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周边环境、地质情况,才能够设计出相应的建筑。第四,建筑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完备的系统,需要不断的修改与完善,最终完成最优方案。第五,建筑设计人员的建筑构成设计应有合理的科学性,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实施。

三、建筑构成秩序的应用

在三维立体空间中,点,移动形成了线;线,移动形成了面;面,移动形成了体,而这些是构成平面的基本元素。首先,了解平面构成的几种类型:第一,特异构成。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要打破一般的规律,可以采用特异的方法,它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特异构成是在重复形式、渐变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或变异。建筑物上的特异构成的应用,让建筑别具一格。第二,渐变构成。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渐变形式,就是在一定秩序中将基本形成有规律的递增和递减或是将形状由此至彼慢慢转化,比起重复的同一性,渐变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的美,更有生气。在建筑学的应用上使得建筑更具有自然之美。第三,重复结构。重复是指相似或近似的形态在骨骼中连续地、有规律的反复出现。重复构成的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第四,近似构成。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是指在形状、大小、色彩、机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的基本形状构成画面,在统一中呈现出生动变化的效果。第五,分割构成。分割是把一个限定的空间,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的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形态。在艺术造型活动中,分割本身只是基本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获得新的空间。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利用视觉盲点,拓展更大的空间。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利用加法构成和减法构成对建筑进行总体设计。现代化建筑注重立体构成,用户看重空间的伸展性,实现建筑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

色彩构成,即色彩的相互作用,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建筑行业中,色彩构成包括色相对比构成、主题配色构成、空间混合构成和明度对比构成几个方面。色彩构成,是设计师从人对色彩的视觉角度出发,从而运用艺术形式之美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方法,使得色彩构成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美观要求。人对于色彩变化敏感,据调查,不同颜色能够影响人的心情。所以,建筑对于色彩构成的要求不仅色彩平衡方面,还要有设计师的独特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物的设计,对于建筑的质量水平、艺术水平和功能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草图阶段就应该重视建筑构成秩序的设计,同样地,要求设计人员熟练掌握建筑构成秩序的手法,使得极大的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由此可见,建筑秩序的设计工作对于建筑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从事人员对于建筑构成秩序给予充分的重视,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因为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的相关知识内容丰富,多且杂,在此只做了简单的介绍。希望业内专家人士能够多多研究,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徐洪岩.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D].东南大学,2005.

[2]王远翔.浅析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69-169.

[3]靳宁,孙瑞雪.浅析建筑设计的建筑构成秩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8):330-330.

[4]唐明,王晓娜.现代建筑设计浅析[J].世界家苑,2012,(11):236.

[5]方向.建筑形态的构成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1

[6]曹冠群.基于建筑构成理论的当代产品形态构成与演变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