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性眼炎8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电光性眼炎80例临床分析

高红

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市164300

摘要:目的:总结与探讨电光性眼炎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0例电光性眼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次日复诊绝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58例)其余21例3日内症状均消失,有1例因照射时间较长,1周痊愈所有患者的视力得以恢复,均未留下角膜瘫痕,且无角膜感染发生。结论:用此综合疗法对电光性眼炎有较好的疗效,预防是关键。

关键词:电光性眼炎;治疗;预防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anddiscusselectro-opticophthalmiainclinicaltreatmentandpreventivemeasures.Methods:60casesofelectro-opticophthalmiainclinicalanalysis,andlidocaine,beishuandembellishshueyedropscombinedtreatment.Results:thenextvisitmostofthepatientssymptomsdisappearedwithin3days(58cases)therestofthe21casessymptomsweredisappeared,1caseduetolongexposuretime,1weektohealallthepatient'ssightwasrestored,arenotleavingthecorneacollapsed,andnocornealInfectionsoccur.

Conclusion:thecomprehensivetherapyofelectro-opticophthalmiahasgoodcurativeeffect,preventionisthekey.

Keywords;electricophthalmia;treatment;precaution

在不同的场合由于紫外线辐射造成的眼部损伤习惯上统称之为电光性眼炎或电光性眼病或紫外线眼伤,是由于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所引起的眼结膜、角膜的损伤。电光性眼炎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是一种职业性眼病,是由于眼部吸收一定能量的紫外线照射所造成的损害,它多发生在电焊操作或紫外线消毒等紫外线辐射场所。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电光性眼炎患者80例,现将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电光性眼炎患者80例,均为双眼发病",男45例,女35例,年龄9-65岁,在80例电光性眼炎中有电焊弧光辐射伤50例:其中电焊工人45例,辅助人员和旁观者15例;紫外线消毒灯照射20例,其中17例为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来诊时距与紫外线接触后最短2h,最长23h,以5h~10h最多。

1.2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疾病的潜伏期,最短为1h,最长为23h,多数患者在早期为异物感,眼胀及灼热感,视力模糊,进一步出现眼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同时伴有颜面部灼热和疼痛。眼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6~8h,患者面部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睑裂部位的角膜上皮有点状或片状脱落,角膜不同程度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等,超过12h后经检查可见:眼睑部的皮肤潮红,球结膜出现混合充血,水肿,角膜透明度显示下降状态,角膜上皮出现点状或片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呈现阳性,瞳孔放射性缩小,角膜知觉减退。

1.3治疗方法

对初来诊的患者用2%利多卡因滴眼,隔3min滴眼1次,每次滴3滴,一般情况下约10分钟后,角膜刺激症状会明显减轻或消失然后按1:1的比例将2%利多卡因加入润舒滴眼液中,3h/次点眼,疼痛仍明显者适当增加滴眼次数,同时滴贝复舒滴眼液,滴眼1h/次。睡前点红霉素眼膏。

2.结果

经过上述的综合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半小时内,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轻型患者40例在12小时内;10例在24小时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荧光素无着色。中型患者21例在24小时内;5例在48小时内上皮完全修复。重型患者24小时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荧光素染色阴性2例;48小时内完全修复2例,,其中1例右眼继发角膜炎,加用妥布霉素滴眼液,4天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在所有患者中均未有角膜感染的情况发生,且均未留下角膜瘫痕,原来视力得以很好的恢复。

3.讨论

电光性眼炎是眼科最常见的一种辐射伤,眼部直接暴露于短波紫外线是该病最主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认为,波长在320以下的短波紫外线会损伤眼角膜,而在电焊光及医用紫外线消毒灯发射出的射线中含有大量的这种短波紫外线,由于此种紫外线长期照射的累积作用,当患者暴露时间,在1天之内累积达到一定程度,经过6-10的时间,通常就会出现电光性眼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电光性眼炎的临床表现来源于紫外线对角膜上皮的损害所致,玻璃酸钠可增粘保湿润滑角膜,其粘附力强,表面活性高,在眼球表面形成的网状透气膜,既不影响代谢,又能缓释药物。在患者就诊时为了迅速缓解患者病痛,不便于眼部检查,在初诊时给予1%一2%的利多卡因点眼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同时使用贝复舒滴眼液,在其中含有保湿和润滑成分,这样能够促进上皮细胞的修复,稀释角膜表面的炎症因子,从而减轻患者的摩擦感"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以起到防止感染的作用。在治疗中利多卡因做为常用的局麻药,因其能改变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钠钾离子的透过,从而达到抑制或暂时阻滞感觉、痛觉及运动等神经的传导冲动而起麻醉作用,对于神经末梢密布的角膜,尤为适用,同时用其做表麻可以取得很好的麻醉效果,该药具有刺激性小,组织穿透力强,可迅速缓解疼痛的优点,用其滴眼可以在有效止痛的同时,又不损害角膜上皮,防止角膜上皮的再生。而贝复舒滴眼液主要成分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来源于中胚层和外胚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同时其中含有保湿和润滑成份,能促进上皮细胞修复,贝复舒能稀释角膜表面的炎症因子,减少摩擦感。因此,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电光性眼炎可以取得好的疗效。近年来,具有缓释效果的眼用凝胶剂及眼膏在眼科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研究中采用了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及0.3%氧氟沙星眼膏进行综合治疗,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氧氟沙星眼膏为半固体,在眼睑内可以减少眼睑与角膜间的摩擦,有润滑作用;还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群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预防眼部继发细菌感染。在氧氟沙星眼膏的使用中可以辅用润舒滴眼液,其中含有含玻璃酸钠。玻璃酸钠主要通过角膜产生大量的纤连蛋白或在角膜内大量存留的途径来加速角膜损伤的愈合,其黏附力强,表面活性高,在眼球表面形成的网状透气膜,既不影响代谢,又能缓释药物,与氧氟沙星眼膏合用有协同作用。治疗痊愈后可以使用妥布霉素液滴眼,其可以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且对角膜上皮的毒性相对较低。

电光性眼炎的临床表现来源于紫外线对角膜上皮的损害。大量紫外线作用于上皮细胞的水分子,使水分子解离,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通过多种途径攻击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脱落,释放大量的炎症刺激因子而出现症状。电光性眼炎多发生于从事电焊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初学电焊工作者。但近年来,紫外线消毒灯在多种场所的应用及工业上紫外线下作业增多,电光性眼炎患病率有增多趋势。总之,用此综合疗法对电光性眼炎有临床有较为满意疗效"电光性眼炎预防是关键,作好预防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电光性眼炎的危害性,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电光性眼炎发病率明显减少,所以说电光性眼炎防重于治。

参考文献:

[1]刘翔,高申,原永芳.眼用凝胶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9,12(11):1637-1640.

[2]贾丽丹.浅谈几种常见的眼科急诊病.中囚民族民间医药,2009,4(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