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评价

徐成材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痛风结节沉积;效果

痛风,为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高尿酸血症,也可以叫做代谢性关节炎[1]。痛风的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结节。痛风结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且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其他的任何位置出现,一般多见于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以往,临床方面需参照血尿酸的水平作为诊断痛风的依据。然而,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多为正常的水平。痛风结节沉积实行诊断为有创操作,这对于患者来讲无疑会加大其痛苦。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经两个不同的球管电压,发出不同能量射线对机体扫描。尿酸盐结晶的能量处于衰减的状态,通过微量尿酸盐结晶即可检测出分布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分成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下肢疼痛患者、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各13例。观察组男9例,女4例;年龄区间32~78(55.4±5.1)岁;病程区间2个月~14年(7.1±0.6)年。对照组男8例,女5例;年龄区间30~82(56.7±5.3)岁;病程区间3个月~15年(7.6±0.7)年。

纳入标准:经风湿病学会表针诊断为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者、入院检查血尿酸水平升高者[2]。

排除标准:严重糖尿病者、高血压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精神病症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

对患者四肢实行检查,并做好患者疼痛位置的记录工作。通过西门子双源CT设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疼痛部位实行扫描。取患者俯卧位,让其头先入,实行腕关节扫描。然后,取患者仰卧位,对其膝关节、足踝关节扫描。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参数的设定:A球管电压、有效电流、B球管电压、有效电流分别设置为130kV、50mAa、70kV、50mAs。准直器的宽度设置为35mm×0.5mm,重建间隔和层厚分别设置为0.5mm和0.7mm。完成扫描处理后,将获取的数据输入于工作站,然后将双能量数据导至双源CT配套的软件,开启gout程序。将软组织CT值设置为45HU,结合患者的骨骼、软组织、痛风结节CT值,明确其平扫和痛风结节的融合图像。然后,结合不同成分CT衰减系数,对痛风结节实行检测,做好绿色标记和紫色标记。其中绿色标记,主要针对患者的区域数量、面积、位置实行标记;紫色标记主要对患者松质骨情况进行标记。观察标记和四周关节软组织的关系、X线片的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痛风沉积检出率、痛风结节沉积位置的检出数量。

1.4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例数(n)代表,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痛风结节沉积检出率的对比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没有检出对照组痛风结节沉积,观察组的病变位置主要为腕关节、膝关节、足裸关节四周的软组织。其中9例患者存在一定程度骨质破坏的问题,13例患者均伴有软组织肿胀的情况。

3.讨论

痛风,属于代谢病症之一,不同国家和种族人群发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3]。这一病症的出现,和性别、年龄、遗传因素等均有直接的联系。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痛风的发病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痛风主要为人体体内嘌呤物质代谢障碍所致,这时其尿酸合成增加排除减少,引发高尿酸血症。血尿酸>人体负荷时,钠盐沉淀于关节和软骨、肾脏等部位,构成痛风结节,这时组织异物排斥反应出现,使得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往,临床上多会结合患者血尿酸的水平诊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通过组织抽吸标本检测患者的尿酸钠结晶,为有创操作,具有难度系数大的特点,且容易发生感染和出血等现象。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属于新型检测方法,可检出患者的泌尿系统结石、胆囊结石,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相关的诊断中[4]。痛风结节,将CT下密度数据导入GOUT,能够直观的观察部位、数量,以及和四周软组织间的关系。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较佳,检出率较高、准确率也非常高。由此能够看出,双源CT双能量检出痛风结节,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这和Coursey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与此同时,双能量CTSD重建后,可直观的管道到患者的痛风结节沉积部位和范围,达到穿刺无法达到的区域,以及肉眼不能观测到的位置。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显示出较多的尿酸盐沉积,沉积位置一般为微量尿酸盐沉积、穿刺不能叨叨的区域,偏振光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白色针状晶体,这一物质的体积较小,但能够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出现,还会使得组织发生纤维化的情况。为此,应合理的使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双源CT双能量诊断有一定的辐射,但是对于CT检测尿酸盐结晶分辨率并不高,防辐射的剂量和其他CT检测相比较少,可控制在安全的范围。

综上所述,双源CT双能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能提高检测准确率,可将其作为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段艳峰,李炜,杨威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价值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4):491-493.

[2]何晓清,梁汉欢,朱万寿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7,23(2):193-196.

[3]张娅梅,陈谦,殷信道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急性期和非急性期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6):537-541.

[4]高江晖,李玉芳,马洪宇等.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5):57-58.

[5]周庆秋,卢忠武.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结晶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8):7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