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艺术

卢云霞

浙江省东阳市白云初中卢云霞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利用激励性评价在师生之间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开启了心智,陶冶了情操,同时还愉悦了身心。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等适当的方式,及时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评价方式。一位优秀的科学教师,应该掌握鼓励学生学习的激励技巧。

1.适度评价,点拨激励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很多东西(愉快、满足、高兴),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就会产生奋进的火花。”欣赏具有无穷的力量,一句赞扬的话会使学生的积极性提起来,思路活起来。不过这种赞扬往往简单笼统,如好、很好、对、不错、你真棒、完全正确等难以打动学生的心灵。赞扬的内容是广泛的,学生所受到的激励不只是学习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和人格上的。可以是对学生精神的表扬,也可以是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赞扬。赞扬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全体学生。赞扬全体可以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使全班学生都沉浸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之中。

例如,在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一节的教学中,其任务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对“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有催化作用。学生大多是这样设计的:将少许红砖粉末加入到装有双氧水的试管中,看是否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此时,我问学生:“根据你们的设计,我可能会认为这大量的气泡是红砖粉末产生的,这说明你们的设计有不完善的地方,能改进你们的实验设计吗?”学生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陷入了僵局,就对该小组的学生说:“别着急,让我来给你们出出主意,你们好好领会教材上关于催化剂的定义,看看作为催化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最后,该小组的学生茅塞顿开,很快设计出了较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很自豪地向全班汇报了本小组的实验设计。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评价:“刚才我看到每个小组都在积极行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事实证明,你们是好样的,你们完全有能力学好化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的评价合理,巧用点拨和激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2.合理提问,鼓励质疑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去探索,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只能一答,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还会使教师评价趋于单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巧妙设计问题,突出问题的开放性、思考性,将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思路的广阔性融为一体,使问题能引人入胜,掀起波澜。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后,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可以知道他们发言的价值,从而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基础上,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布置学生做一个家庭实验:取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点燃,然后用大烧杯把它们罩住,观察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学生做完实验后,纷纷告诉我,高的那支蜡烛先灭了,学生感到非常疑惑;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做了好多次实验,即使把烧杯换成很大的,结果也是上层蜡烛先灭,这跟预期的下层蜡烛先灭完全相反。

看着学生急切的样子,我首先表扬了学生:“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实验中的细小问题没有放过,而是多次实验,反复验证。很多科学家就是抓住实验中的细小问题做出了伟大的科学发现。如果你们能对问题进一步思考,那就更好了。”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思考上层蜡烛先熄灭,肯定是二氧化碳向上散发了,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向上散发呢?我点拨学生思考生活中热气球的原理,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蜡烛燃烧放出热量,使得二氧化碳来不及下沉,都聚集在烧杯上方。这时,我趁机对学生说:“有时人们思考问题会形成思维定势,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问题时不要局限于原有的知识,而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质疑,这样努力下去,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科学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