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周垚君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通常来说,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设计对象,使建筑设计的内部功能以及外部环境都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在幼儿教育建筑设计中,建筑的服务对象是幼儿,故应把幼儿教育模式、幼儿对活动场地的要求、幼儿的身心特征等因素考虑进建筑设计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发展幼儿为本幼儿审美有机结合环境开放性多样性社会化空间个性化

一、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该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

1.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即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2.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转移:从幼儿园的教师来说,幼儿教师备课不能局限于写到纸上,而应该从物质准备入手,以物质准备为主,从而实现让幼儿亲自动手,主动学习。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并重:要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这一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地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4.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

二、幼儿园建筑设计布局原则。

幼儿园建筑空间作为幼儿园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并存的载体,也是教师和幼儿工作、学习、健康成长的场所。在推动幼儿园教育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幼儿园的建筑空间布局也随之变革,其所遵循的原则如下。

1.“以幼儿为本”在幼儿园的建筑空间布局中,应该把幼儿对环境的物质及精神需要放在首位。首先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不仅仅针对成人的更重要的是针对幼儿的安全。例如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设施的安全性还有交通设施的安全性。例如:门扇把手的高度设置,要将门把设置在高出幼儿头部的位置,这样能避免门把可能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预见每个部分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加以防范以及避免事故的发生。其次要考虑幼儿的人体尺度。例如洁具、桌椅、床、栏杆扶手还有房间的高度。

图1.幼儿人体尺度

2.满足幼儿教育需求,幼儿园是一个提供幼儿自主、愉快、自在学习、生活、游戏的场所。主体性、全面性、游戏性是幼儿教育的三大原则。主体性就是落实到幼儿主体、尊重主体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积极创造;全面性就是要求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使得幼儿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比较均衡的全面发展。游戏性就是寓学习于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和途径发展的源泉”,幼儿通过游戏来感知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学习。

3.满足幼儿审美原则。建筑空间是一种视觉空间,幼儿园空间设计必须满足幼儿的精神需求。幼儿审美的特点:(1)对媒介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色彩的要求;(2)具有直观性、情感强烈、外露、不稳定性(3)想象丰富性

4.有机地结合环境。室外也是幼儿的重要学习场地,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想象能力、主动创新。例如植物的配选不仅仅考虑美观,还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种植结果实的植物从而使得幼儿从植物中得到的常识。

三、幼儿园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1.开放性教育空间、多样性空间、社会化空间,塑造有趣、富有变化的空间,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图2.灵活而多变的空间

国内现有的幼儿园是按年龄分班活动,各有各的单元,各据各的场地,各司其教,互不往来。这对儿童成长是比较不利的,为促进儿童知识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应在建筑空间组合上也突破了分隔封闭的格局,强调既分又合,灵活多变。例如提供尽可能多的组合空间,通过宽敞而层高较高的走廊、可用于儿童捉迷藏、过家家的小型空间以及宽敞而可以同时容纳较多人可进行年级会议和儿童的公共空间等等,不一而足,如图2所示。由于幼儿园是幼儿从个人为中心向集体生活过渡的场所,故需要重视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的创造。

例如,使用开放型幼儿园的新型平面布局,利用活动间突破孤立、封闭的班级空间,围绕多功能厅的组织空间成为其重要的设计手法,使原来通行的空间转化为孩子们的游戏、社交、互教的综合性空间。

在国外,交往环境的设计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日本出现了一种多族式的活动单元,若干幼儿班生活在一个大活动单元里,每个班有自己的专用活动室,但多个班共用一个游戏室和卫生间,利用合组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集体精神。美国出现了一种称之为开放型幼儿园的新型平面布局,利用活动间突破孤立、封闭的班级空间,围绕多功能厅组织空间成为其重要的设计手法,使原来通行的空间转化为孩子们游戏、社交、互教的综合性空间。

2.具有个性化主题的外部造型

幼儿园的造型是应该具有童话中的“形”和流动的“色”使得幼儿及其他人能够清楚辨识。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能更好地去“读”这个建筑。例如童话场景、适合当地文化背景的主题设计、动物造型等等。主题式造型一般来自儿童熟悉的童话或文化背景,以其充满趣味的形象,它应该具有精神力量、有趣味、亲近性、引导性,对幼儿有启发性,对老师有激励性。

3.主题空间、游戏区域营造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的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同时室内外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将生态概念引入幼儿园设计中,使得儿童从小就与自然接触,环保的意识从小就根植儿童的心中。可以结合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设计

同时又可以对儿童进行科普教育,比如可以对儿童科普海绵的生态原理、展示雨水回收过程等一系列教育。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注意把自然环境引进建筑,使人、建筑、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过的幼儿教育还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它受到各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从比较传统的方式逐步发展、相应地建筑设计者也应当密切结合教育新形势发展来设计幼儿园建筑,把新趋势的教育观念、幼儿的心理需求、对空间审美的观念等引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营造出和谐、开放、自然、健康的幼儿园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浅谈未来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郑春玲

[2]《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手法探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NO.13作者:周铁蓉

[3]《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作者:宋晓

[4]《幼儿园建筑空间布局研究》作者:张丽

[5]《空间塑造与素质培养—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探索》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