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大四个玉米新品种“集体出嫁”

/ 1

青岛农大四个玉米新品种“集体出嫁”

陈太安王建高

日前在青岛农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上,该校培育出的四个玉米新品种成功转让,一次性实现转让总金额1520万元。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该校已经面向社会公开转让重要科技成果9项,其中转让金额过百万的就有8项,合计转让金额3262万元。

此次成功转让的四个玉米新品种分别是“青农105”、“青农8号”、“LN1”和“LN3”。“青农105”以1000万元转让给青岛义和种业有限公司,“青农8号”以300万元转让给北京亘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莱阳市种子公司以100万元获得了“LN1”的生产经营权,山东金农种业有限公司、山东浩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鑫运种业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则以120万元的价格联合获得“LN3”的生产经营权。

这四个玉米新品种,在提高玉米抗病性和抗旱、丰产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其中的“青农105”,是集高产、优质、高抗病性于一身的春播玉米新品种,它的首要优势就是对有“玉米癌症”之称的玉米粗缩病有极强的抗病性。据品种培育人赵延明副教授介绍,“青农105”的诞生,将有效解决这一长期困挠我国玉米生产的难题。该品种同时还具有高产和高抗茎腐病、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的优质特性。根据在山东省进行的区域实验显示,“青农105”单产平均在650—700公斤左右,大面积高产可达800—850公斤,在理想的肥水和管理水平下,亩产能达1000公斤以上。

青岛义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少君表示,他们以1000万元来争取“青农105”,正是看中了它高产和高抗玉米粗缩病这些独特优势。他预计,在取得“青农105”生产经营许可权以后,年销量在5年内便可达到500万公斤,每年能够稳定增产粮食1亿公斤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校长李宝笃介绍,学校始终坚持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定位,先后有30个主要作物新品种、11个蔬菜新品种、6个果树新品种通过审定;选育出珍珠长毛兔、獭兔、五龙鹅、新吉细毛羊等动物新品种。培育的抗旱、抗病、高产、优质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在我国北方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