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李一鸣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节奏创编能力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小学生达到的一项指标。简单的、陈旧的节奏教学方式,刻板、单调、缺乏活力的内容,致使他们潜在的音乐才能、创造力、想象力渐渐地,甚至有可能是永远地消褪。对儿童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儿童的自我创造为目的和方法,让儿童返回到原始的自然音乐环境之中去,从而让儿童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满足。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小学生节奏创编能力的意义、教学方法并且以《奇妙的节奏》为实例进行节奏创编的教学。。

关键词:节奏;创造力;想象力;创新

节奏创编教学以《奇妙的节奏》为例

(一)以节奏导入

首先,教师用童话小白兔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节奏引导。

有一只兔妈妈,她生了三只小兔子,突然有一天,兔子母亲对她的孩子们嘱咐道:“宝贝们,妈妈要去给你们找食物了,如果啊你们听到的是‘咚、咚咚、咚、咚咚’的声音就是妈妈回来了,到那个时候你们再把门打开,我告诉你们的敲门声都牢记了吗?”小兔们齐声回答:“妈妈,我们都记住了,你听是这样的‘咚、咚咚、咚、咚咚’对不对?”就这样兔母亲放心的离开了。她刚走就兔宝宝就听到了:“咚咚、咚、咚咚、咚”的响声。

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小兔子们。来分辨一下这敲门的节奏一样吗?这是兔妈妈回来了吗?小兔可以给敲门的人开门吗?请学生扮演小警察,用他们手中的材料制造模仿出警车的声音赶走坏人,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感知大自然、生活中的节奏

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节奏,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

兔子母亲非常机智的懂得使用敲门时的节奏的不同来使自己的孩子们避开危险。这就使我们的同学了解到,在整个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就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奏。就好像:四季、昼夜的轮回交替变化,他们都是有节奏的;再比如我们呼气吸气、心的跳动都是有它们的规律的,并非杂乱无章的。就好像你以为小动物的叫声是随意的,其实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节奏感。请小朋友分别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小狗、小猫、小鸭子等。

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进行指导。

(三)体验音乐中的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节奏。音乐其实是由许多长长短短快慢的节奏构成了,节奏是音乐的最重要的部分。各种长短快慢的节奏结合在一起就像奇妙的纽带把各种音乐的高低不同调子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就谱出了一个个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的音乐。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行体会并发现出音乐中不同的各种各样的节奏。

放音乐《四小天鹅舞曲》,让同学们欣赏音乐,然后挑出其中多次重复的节奏看看有哪些?让他们谈谈这些节奏在音乐引起人们感情共振是有什么影响。提醒他们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随着音乐敲击来体会它的节奏。

放音乐圣桑的《天鹅》,再次让同学们欣赏新放的音乐,重复同学们在听上一首音乐时让他们完成的步骤,找出重复出现的节奏并谈谈重复出现的原因并说出它的作用。可以边听边轻轻地击拍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老师在教导同学们体会各种节奏时会感受到这个过程中音乐中情感的变化。因此说节奏时创作音乐时非常重要的成分,在音乐中起重要的作用。

(四)进行节奏创编节奏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有热情的从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中发现节奏的存在,这样能够使更有兴趣的来学习节奏这个内容。

例如:钟摆:xx∣xx∣

嘀嗒嘀嗒

首先照着给的节奏读出给的歌词,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后再进一步加深充实它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xxx∣xxx∣

小凳子我摆的

老师先给同学们一个他们知道的掌握的节奏,比如xxxx∣xo∣,然后让同学们照着给出的这个说出一个句子。

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即熏陶了同学们让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创新能力,还增强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趣味性。动作模仿。老师可以依据一些不复杂的节奏模型来做一些类似于拍手踏步拍大腿等动作,在要求同学去重复他刚才的动作,锻炼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节奏时的敏感程度,让他们在自己动手去发现的过程中去感受节奏。

例如:(拍手)xxx∣xxx∣

(拍腿)xx∣xxx∣

(跺腿)xxx∣xxx∣

(耸肩)x—∣x—∣

(画面:七个小矮人在山中采矿,然后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

教师对学生提问在音乐中所听到的声音,并请小学生们要用手中的材料来模拟所听到声音的节奏。

教师出示画面要求学生们画面配音节奏。一组模仿凿矿的节奏;其余三组模仿脚步声的节奏,最后组合进行演示。

结语

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内容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认识了解程度提上去,并要借鉴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在音乐方面的育人理念和学习方法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节奏的创作教育,使同学们在上课时、在教师里活跃起来动起来,身体、思想、脑子各个方面都活动起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编出自己的音乐曲子,亦或是将自己编的内容融入音乐演唱和倾听中,能够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对音乐能及时的作出反应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还能培训同学的创新能力,最后实现能随心所欲的表达音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欣: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杨平凤: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5)。

[3]金婧: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13)。

[4]郑雪飞: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几种节奏训练方法奥尔夫[J].大众科技.2011(5)。

[5]刘堂平:感知节奏训练节奏创作节奏[J].新课程:下,2012(9)。

[6]肖雅:音乐节奏中的律动感知[C].武汉音乐学院,2012。

[7]贾志方:论音乐教育中的即兴创作[J].吉林画报,2013(8)。

[8]杨峤: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知能力的课堂训练[J].艺术时尚旬刊,2013(4)。

[9]武鹏: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探究[J].音乐大观,2013(7)。

[10]陈奕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4(1)

作者简介:李一鸣(1996-),女,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