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

/ 2

浅析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防治

蔡文波

蔡文波(湖北省云梦县人民医院妇产科432500)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00-02

【关键词】妇科切口感染

腹部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其后果是切口延期愈合,裂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妇科患者皮下脂肪厚、抵抗力差,腹部手术后切口容易发生皮下出血、脂肪液化、并发感染等导致切口愈合不良,不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科2009~2011年共发生腹部切口感染23例,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分析了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防治措施。现在报告如下:

1感染因素

腹部切口感染不外乎医源性高危因素与病人本身不利因素所致。医源性高危因素如术前住院时间长,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休克病人,手术失血过多等。病人本身因素如年老、肥胖、糖尿病、肝病、免疫力降低及营养状况差等。

医源性高危因素:

1.1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随手术时间延长及出血量增多而增高,约每延长1h,其感染率倍增。手术部位长时间的暴露可使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多,并且由于手术中的牵拉、触摸,使切口组织损伤加重,局部抵抗力下降,切口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1.2手术技巧:

①手术切口不能一次到位,脂肪组织受损严重;皮下组织出血时钳夹面积过大,脂肪组织压迫严重而致缺血坏死.

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时,针距过小及线结打得过紧,都可造成局部血运不佳.

③缝合皮肤时,切口内留有脂肪球,使脂肪变性、坏死.

④已有下腹部手术史者,二次手术时仍取原切口,局部脂肪组织愈合不佳。

1.3手术器械:手术时采用电刀切割电凝,造成切口周围脂肪组织损伤、坏死。

1.4贫血:

休克病人,手术失血过多导致贫血时,血液总的携氧能力降低,输送至身体各组织的氧因而减少,直接造成组织缺氧,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低下,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切口感染率有所增加。

病人本身因素:

1.5肥胖:

①肥胖者的血容量相对低于瘦者,血供应少的组织抵抗力差。

②肥胖者影响术野的暴露,延长手术时间,缝合脂肪层容易留死腔,渗液引流不畅等。

1.6糖尿病患者易伴发微血管病变,使之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动脉出现硬化,引起皮肤缺血缺氧,导致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性皮肤病,增加了腹部切口感染机率。

1.7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切口感染率稍有增加。

1.8其他:患者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异常,免疫力降低及营养状况差等导致腹部切口处局部发生皮下血肿,影响腹部切口愈合。

2感染途径

①细菌直接接种,消毒不严格,手术中由患者皮肤残留或皮肤伤口感染,直接接种手术切口而感染。

②手术室空气污染,参观人员过多。

③原已存在的感染灶,如肺炎、泌尿道感染、子宫腔内感染等。

3预防

3.1降低感染率:

①减少住院天数,尽量不超过一周,尽早手术可明显减少医院内耐药菌株在患者皮肤粘膜部位的定植。

②手术前1天患者应洗澡,术前备皮。

③术前30分钟合理地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

④对肥胖者可采取下腹弧形横切口,此处皮下脂肪相对较薄。

⑤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定时更换无菌敷料,防止潮湿的敷料给细菌提供滋生环境。

3.2提高手术操作水平:

①皮下脂肪层用钝性分离法,减少血管的损伤,使出血量减少。轻巧提拉分离器官组织间的粘连。

②缝合皮下脂肪前,适当去掉已游离的脂肪,尤其是肥胖者更应去掉多余的游离脂肪。缝合皮下脂肪前,还应彻底清理切口中脱落的脂肪球及凝血块,对有可能污染的切口给予甲硝唑溶液冲洗。

③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采用间断缝合,针数要少,减少对皮下脂肪挤压及局部组织反应。脂肪层缝合时不留死腔。切口缝合应拉紧适度,对合整齐,不影响血运。

④彻底止血。

4处理

广泛的敞开伤口,脂肪液化区域局部打开,培养加药敏,加强换药,前三天每天换药两次,换药时尽量挤出伤口渗液,用碘伏清洁伤口,上庆大霉素纱条直至脓胎消失,水肿消退,创面新鲜后切口用纯白糖封闭整个伤口,蝶形胶布固定,4d后加糖一次,一般一到两次均可痊愈。

4.1脂肪液化的处理:术前评估肥胖程度,判断有无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

①肥胖病人,术后用红外线照射切口或用热盐敷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

②早期换药观察,适当挤压伤口,可促进少许渗液排出。

③出现脂肪液化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视腹部切口渗液多少而决定。

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较小裂口可填塞白砂糖,此法可促进裂口生肌愈合,疗效明显。

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在局部麻醉下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术后患者应加强营养,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加强营养,以利于创口愈合,也可适时行切口理疗,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4.2切口感染化脓的处理:

①一经发现感染,应立即拆除缝线,敞开切口,取分泌物做药敏试验,全身应用抗生素。用生理盐水或庆大霉素或甲硝唑溶液清洗切口,较深者可放置引流条,切口内可喷洒抗生素或云南白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切口,每天换药一次,当切口创面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新鲜时,再行II期缝合。

②怀疑有深部脓肿者,可行B超检查,以发现有无液性暗区存在,再穿刺以抽出积液或积脓,一旦明确诊断,立即将整个脓腔暴露,进行清创并行抗炎对症治疗。

腹部切口感染是妇科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虽经过治疗可痊愈,但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同时提高责任感和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2003年9月第3版.P116-120.

[2]岳天孚,刘胱玫.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1:678.

[3]李仓红.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因及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