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R尿素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案例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SNCR尿素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案例总结

梁吉伟

上海工业锅炉无锡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100

摘要:尿素作为SNCR脱硝工艺的还原剂是最安全的一种,其穿透力强,在最佳的反应温度区间内脱硝效率略高于氨水等其他还原剂,尿素工艺最大缺点就是容易结晶,必须在设计、工程施工、投运操作中充分考虑这一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出现结晶堵管的问题发生,保证尿素脱硝工艺正常运行。

关键词:SNCR尿素工艺、结晶问题、解决措施

本文结合我以前在山东烟台一个SNCR尿素脱硝工程案例,从尿素工艺原理、系统组成、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尿素消耗及排放指标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SNCR尿素工艺原理

向温度约870℃~1030℃的烟气中喷入尿素溶液,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氨气与烟气充分混合,选择性的将烟气中的N0还原成N2和H2O,从而去除烟气中的NOx。锅炉烟气中NOx组成中,约95%为NO,5%为NO2。

(1)脱硝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使用尿素溶液时时:

CO(NH2)2→NH3+HNCO

HNCO+H2O→NH3+CO2

4NH3+6NO→5N2+6H2O

4NH3+4NO+O2→4N2+6H2O

4NO+4HNCO+O2→4N2+4CO2+2H2O(可能反应)

(2)脱硝反应的温度窗:

SNCR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为870~1093℃。

(3)当温度超过1090℃时,发生以下反应:

4NH3+5O2→4NO+6H2O

生成新的NOx,脱硝效率下降。

(4)脱硝效率的影响因素

①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烟气脱硝SNCR法,温度适应范围较小。如果反应温度太低,反应速度急剧下降,氨逃逸增加,脱硝效率随之下降,达不到脱硝的效果。如果反应温度太高,NH3分解,生成新的NOx的生成量,系统效率下降。

②摩尔比对NOx转换的影响

SNCR脱硝,NSR(NH3/NOx摩尔比值)一般控制在1-2的范围内比较合适,并且应随机组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2、系统组成及功能(以2*75T/h锅炉SNCR脱硝案列介绍)

烟气脱硝工艺系统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系统组成:氨区、硝区。脱硝工程主要包括:尿素储存供应系统、输送、计量分配及喷射。

2.1尿素储存供应及输送系统

尿素储存于尿素储间,人工输送到溶解罐里,用除盐水将固体尿素溶解成约35%质量浓度的尿素溶液,通过尿素溶液给料泵输送到尿素溶液储罐;设置一只尿素溶解罐,容积2m3,满足锅炉24h用量。在溶解罐中,用除盐水或冷凝水制成35%的尿素溶液。设置加热盘管,当尿素溶液温度过低时,开启加热系统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温度,防止特定浓度下的尿素结晶。溶解罐除设有温度控制系统外,还有搅拌器,使尿素充分溶解,防止结垢。溶解罐由304不锈钢制造。尿素溶解设备布置在室内或者棚区。尿素溶液泵为离心泵,两台一用一备,并列布置。尿素溶液经由尿素溶液给料泵打入尿素溶液储罐。

设置1台尿素溶液储罐,容积为4m3,满足锅炉2天耗量。储罐由304型不锈钢制造。储罐为立式平底结构。当尿素溶液温度过低时,投运加热系统使溶液的温度高于40℃(确保不结晶)。

尿素溶液储罐的开口有人孔、尿素溶液进出口、通风孔、液位表、温度表、再循环接口和排污口。

尿素溶液储存设备布置在室内。设备间距满足施工、操作和维护的要求,各设备间的连接管道保温。

尿素溶液输送泵配置2台多级离心泵,一用一备。出口母管压力控制采用自力调节阀控制,经自力调节阀再循环至储罐,保证出口母管压力稳定。

2.2尿素稀释系统

尿素溶液应当与稀释水混合稀释后才允许喷射入锅炉内,在任何工况下,喷入炉内尿素溶液浓度不得大于10%(质量比)。设置1台稀释水储罐,容积为4m3,满足锅炉2天耗量。储罐由304型不锈钢制造。储罐为立式平底结构。配置2台多级离心泵,一用一备。出口母管压力控制采用自力调节阀控制,经自力调节阀再循环至储罐,保证出口母管压力稳定。

2.3计量分配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每台锅炉配置一套计量分配系统,布置在脱硝房间内,出口管道直通到各台锅炉。

2.4喷射系统的设计和布置

喷射系统的设计应根据炉膛截面、高度等几何尺寸进行尿素喷射系统的设计,使进入炉膛的尿素溶液能与烟气达到充分均匀混合。喷射系统的设计可充分考虑其处于炉膛高温、高灰的区域,对于流化床锅炉而言最佳喷枪布置点位于炉膛出口烟道上,本工程75T/h锅炉炉膛出口左右分别布置2只喷枪,所选材料为耐磨、抗高温及防腐特性,喷射系统具有清扫冷却功能。喷枪是根据流化床锅炉尿素脱硝工艺专门设计的,该喷枪具有雾化粒径小、兼有穿透力强,雾化角度覆盖整个烟道窗口,保证尿素溶液跟烟气很好的混合,充分反应,提高脱硝效率,降低氨逃逸指标。

2.5SNCR烟气脱硝控制

利用现有锅炉脱硫系统DCS,进行扩展,采用远程控制调整SNCR系统尿素流量。DCS操作画面在脱硫系统页面内插入脱硝控制画面,简单明了,便于运行人员监控。尿素输送泵采用离心泵,通过电动调节阀调节尿素输送量,不需要人工调整。稀释水泵调节需根据尿素流量运行范围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粗调),保证稀释后浓度范围满足运行需要即可,进锅炉的尿素调门,每台炉一只,根据NOx排放值大小及氨逃逸的控制要求手动调整进口调门开度。

3、尿素工艺在该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下来有如下几条:

3.1因尿素工艺一大缺点就是非常容易结晶,一旦结晶就会堵塞管道,使系统不能正常投运。因此设计上把尿素工艺储罐、溶解、计量分配系统均布置在脱硝房间内,尿素溶解及稀释水均利用锅炉疏水箱里面的除盐水,疏水箱正常温度在60~90℃非常适合脱硝系统的需要。溶解罐、稀释水罐进水及加热盘管热水均采用疏水箱里的热水。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代替了储罐电加热实现节能最大化。整个脱硝房间封闭,储罐均有加热盘管加热,冬季房间内温度保持在10~20℃左右。

3.2停炉后关闭尿素阀门后,利用系统稀释水继续冲洗10分钟,然后关闭稀释水阀门。到锅炉上的尿素管道在0米脱硝房间内设置了积液回水管回流至储罐,保证停炉后管道中不存留尿素积液,不会结晶或冰冻堵塞管道。

3.3尿素溶解时溶液浓度配置建议控制在35%左右。理论上尿素溶液浓度在50%时,结晶温度为18℃,40%时,结晶温度为2℃,浓度越高结晶温度越高。浓度配置在40%以下,相对不易结晶。

3.4即使脱硝房间内温度较高10~20℃,尿素阀门或管道积液不流动的地方也会发生尿素结晶的现象,投运初期就碰到结晶堵管的问题。当时尿素溶液储罐液体温度在60~80℃,与储罐相连的液位计汽侧阀结晶堵塞,尿素储罐回水管接口法兰处结晶堵塞,液位计汽侧阀结晶堵塞后液位显示不准确,结晶处手感温度发凉。容易发生结晶的地方主要是死角、可能会聚集不流动的积液的地方,具体部位有尿素储罐的液位计汽侧阀门、回水管、调门、自力调节阀引压管处等。结晶的原因就是尿素溶液水蒸汽聚集凝结且浓度较高,在不流通情况下温度逐渐降低,最终导致结晶。解决措施:在工程设计及施工时,要保证尿素管道有一定倾斜度(10°左右)向储罐方向倾斜,停运后要尽量保证不流通的管道内不存有积液;脱硝房间内容易结晶的尿素管道总长约20米,增加伴热电缆,彻底解决了房间内尿素管道结晶的问题。

经过系统调试投运,消缺完善后,整个工艺系统运行非常稳定可靠,脱硝效率及尿素消耗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4、脱硝系统尿素消耗指标

正常投运情况下,75T/h满负荷运行,烟气量8万NM3/h,NOx原始排放130mg/NM3左右,尿素(纯度98%)消耗量10~12kg/h,NOx排放80mg/NM3左右(当地标准100mg/NM3以下),加大尿素给量NOx排放可以降到50mg/NM3以下,下图照片是调试中尿素平均给量20kg/h情况下NOx排放50.06mg/N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