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张祥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张祥福

张祥福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奈曼旗供电分公司内蒙古通辽市028300

摘要: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扩大供电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和减轻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城网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析,介绍了系统配置、与其它相关设备的功能接口等,指出配电自动化系统应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配网国情的综合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管理

一、配电自动化系统介绍

配电自动化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控制技术、现代化设备及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降低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的配电自动化阶段,主要设备为重合器和分段器等,不需要建设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故障时通过自动化开关设备相互配合实现故障隔离和健全区域回复供电。第二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通信网络、馈线终端单元和后台计算机网络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正常运行时也能祈祷监视配电网运行状况和遥控改变运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时能及时察觉,并由调度员通过遥控隔离故障区域和回复健全区域供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第三阶段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它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控制功能。形成了集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DMS)、调度员仿真调度、故障呼叫服务系统和工作管理等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二、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基本有5个方面,即配电SCADA、故障管理、负荷管理、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和配电网高级应用。同输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一样,配电网的SCADA也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只是数据采集的内容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配电SCADA针对变电站以下的配电网络和用户,目的是为DA/DMS提供基础数据。但是,仅仅是配电SCADA的三遥功能,并不能称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必须在配电SCADA基础上增加馈线自动化(FA)功能。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馈线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隔离、自动恢复。考虑到故障的方面和表征之间的关系,故障的判断需要考虑很多的方式方法并分别加以测试,诊断方案应适用于单相接地故障、相-相故障、相-相接地故障和三相故障。使用范围为中性点不接地或小电流接地系统。配网故障诊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配网实际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差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不同。为了完成DA的功能,配电SCADA除了可以采集正常情况下的馈线状态量,还应对故障期间的馈线状态进行准确的捕捉;除可进行人工远程控制,还应对馈线设备进行自动控制,以便实现故障的自动隔离和自动恢复。

三、提高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对策分析

3.1制定全国电网自动化与管理的实施计划目前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问题,但是可以结合已有的应用经验,对配电网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自动化与管理的具体方案进行有效的规划,以此使得这一目标可以尽快实现。该项计划制定时,管理人员首先需要选用自动化系统应用效果好的技术开展工作,例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等系统,来对我国电网的有效连接工作,提供助益。同时,国家需要开展技术应用的资金扶持工作,结合广大用户的收入、消费水平,将设备应用、维护的价格进行合理的压缩、设置,以此有效的降低居民用电的的经济压力。此外,还需要结合方案的制定需要,选择一批具有着丰富技术知识、配电网连接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团队,来对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的支持,以此在多方的努力下,使得该项实施计划早日获得实现,以此来有效加强全国配电网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与管理。

3.2提高自动化系统相关设备的系统性能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中,管理人员需要通过配网设备实现配网运行质量的了解。因此可以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提高,以此促进配电自动化与管理质量的不断改善。首先,电力企业需要制定周期性的设备检修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的检查,采用先进技术实现配电设备的高质量运行。其次,根据具体变电站的设置位置,选择最适宜当地环境的变电设备,以此使得设备的性能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减少故障问题。还需要对使用的变电设备积极进行性能质量的提高研究,以此从多个方面促进自动化与管理效果的提高。

3.3提高配电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易受到电磁波、环境、气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配电效果差、电能损失多问题的出现。因此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加强对于配电技术的研究,应用先进的配电技术,在控制故障问题发生的情况下,高效率的开展配电工作[6]。并且系统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本地区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调查了解,结合常见的问题、特殊的问题,制定符合本地区配电网实际运行需要的配电系统网络,充分的发挥出先进配电技术的应用价值。

3.4不断提高管理的能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首先加强对于自动化技术,以及自动化配网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此可以从系统运行中,及时的收集需要的各项信息,避免信息的遗漏和失真问题的发生,且在自身工作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管理人员也可以对突发的配电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处理,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配电的质量和稳定性。其次,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学习安全用电的具体方法,向用电客户进行方法的传达与教育,使得人们可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的使用电能。管理人员还可以深入到群众居住的场所中,对用电的情况进行调查,认真听取群众对于用电的各项看法,加强不法用电行为的宣传,使得用户可以在生活中,积极举报一些违法窃电行为,保证国家电力资源的安全。还需要结合调查的群众用电情况,制定下一年度的用电计划,在减少浪费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能源。

3.5要积极开发高新技术,提高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水平。在资金和技术都到位以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技术的改进和研发了,在电网基本覆盖各个城市和地区之后,我们应该保证有足够的技术动力来保证这项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设置一个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来进行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不断的开发出新的技术促进管理系统的更新和进步,做到用电管理效率的最大化,其次,要保证用电居民在电力自动化中的主动地位,使得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进行及时的反馈,要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状况做好分析预算,才有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四、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

在原先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仪表功能、故障灵波、实时电价信息发布、电能质量量测就能够组成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其基础是高速信号处理及数据采集技术,能够将现场的终端设备数量减少,进而有效降低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实时采集和控制现场综合信息,完成指定终端与主站之间的通信,确保电力市场对实时电价信息发布、电能质量检测要求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

(二)综合化与集成化

通过加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综合以及信息集成,这对成本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将原先单项自动化功能重叠、相互独立的不良局面打破。其具体包括一体化设计CIS系统和SCADA系统,通过将两者的界面、功能以及数据有效综合,实现一体化。从SCADA系统可以直接提取出CIS系统所需要的配电实时运行数据,这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CIS系统中也能够自动提取出SCADA系统所需要的属性数据以及网络结构。就配电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来说,实质上就是有效融合生产MIS、可靠性管理、线损管理、GIS等系统,通过加强整体管理,就能够全面实现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1]陈翔.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20):140.

[2]戴勇.试论改善电力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管理[J].新西部(理论版),2016,(3):45,106.

[3]李尚明.对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