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设计的效能及特性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探讨建筑设计的效能及特性作用

阮忠彦

阮忠彦(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住宅与房地产管理中心云南鲁甸657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建筑设计师要负责对大自然充满仁爱的心里,去探究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关系,以达到建筑设计中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且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建筑设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它将建筑学许多学科进行综合集成,就为提高建筑质量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建筑设计;效能及特性;因素;要求

一、引言建筑设计包含诸多彼此关联且互动的因素,如建筑环境及文脉、使用功能与空间、建筑营造技术及成本控制、形态创造等,通过彼此互动关联构成建筑设计复杂适应系统的总体行为特征。建筑设计产物是建筑产品,建筑产品既是技术产品也是艺术产品,因此在设计建筑工程时,不仅要符合建筑物质、精神双重属性,还要满足众多因素。

二、建筑设计的效能及特性从古至今的建筑都是为人们生活供给活动场所而建造的房屋,人的适应与要求不同也对建筑有着不一样的效能要求,有不一样效能要求的建筑又形成不一样建筑空间,建筑是运用大量建筑材料,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空间,将建筑设想转变成物质现实的基础和工程技术,是建筑设计精华的表现,将这些理念融入到现实产品中,既体现设计师高超的设计手段,同时也满足产品需求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不一样结构具有不一样受力特性,在普通材料建筑、结构受力点,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墙体受力情况,不要在墙体受力薄弱处开门、窗洞口。即使在墙体开门、窗洞口也要在其上方铺设预制过梁以抵抗集中应力。高层、超高层建筑主要为框架结构,墙体中充满大量钢筋,墙体开空洞要计算精确,避免出现应力裂缝。框架结构主要承重部位为梁、板、柱,外墙主要起装饰美观作用,在外墙上开带型窗或落地窗,不仅增强框架结构外部形象,还极大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

2.1建筑设计的环境特性作为个体建筑是整个规划群体中一个分体,群体建筑又是整个城市规划一个分体,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出的建筑,在内外空间组合及建筑风格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个体与群体配合。在思考建筑与周围地形、绿化环境是否相一致,是否能使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机会融化为一体,达到融洽联合的效果。在山区规划建筑的地区,建筑设计者应顺山峦崎岖来设计建筑布局与形式,将山峦与建筑有机会融化为一体,从而产生高低错落、复杂多变的建筑布局。此外阳光、朝向、气候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外形及效能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屋顶设计,南北方就因气候不一样而设计不一样,南方雨水多,在设计建筑屋顶时一般采用坡屋顶,设计坡屋顶可以便于房屋排水,而北方气候干燥,雨水较少,设计平屋顶即可。

2.2建筑设计的经济特性目前国家经济建设投资中,建筑方面据有明显比例,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建筑规范和相对的经济指标。在设计建筑时,既要防止滥用高级建筑材料造成不必要浪费,也要防止片面节约而造成建筑使用效能不合理。建筑作为一种巨大的物质财富,设计者更应该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合理运用物质手段和构图法则,努力创新,与国际先进设计理念接轨,设计出合理、安全、高性能的建筑。

三、建筑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3.1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设计要建立在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的基础之上,人、建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建筑学的研究要素。因此,建筑设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我国区域辽阔,温度,气候变化明显,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要与各地气候特点相适应。例如设计外墙:南方外墙可考虑空斗墙、空眠墙;北方外墙必须采用抗寒冷性能好的370砖墙,在黑龙江等特寒冷地区设计的外墙一般为490砖墙。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应满足保温、防寒、防冻、防风渗等要求,且外窗大小、层数要严格按照气候条件设计。外墙保温要刷聚苯保温颗粒或贴制苯板以满足建筑抗寒性能要求,提高维护结构热阻或合理确定构造形式是确保外围结构保温性能的两种常用方式。燥热地区建筑设计要保证通风、隔热等性能要求。南方地质构造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要在泥石流易发生地区建造房屋;在地质活动频繁的四川、云南等地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保证建筑安全性能与使用功能。

3.2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不一样建筑具有不一样使用性能,要这些使用性能得到满意就要有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腕,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是建筑由图纸变为建筑实体的根本保证。建筑原材料、结构、设备以及施工企业的资质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之一,建筑设计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时代发展,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正不断融入到建筑中。建筑基本建设投资相当大,建筑设计者所设计建筑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既要降低建造过程中材料、能源和劳动力消耗,以降低造价,又要有利于降低建筑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项目管理费和人工费。

3.3使用性质的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满足建筑在使用性能上的要求,规定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建筑中综合有关技术知识,进行合理设计与计算并最终选择合理性设计方案;建筑根据荷载大小、结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寸外,在构造上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可靠,确保建筑工业化顺利进行。在建筑构造设计方面,应大力推广先进技术,选择各种新型建筑材料,采用标准化设计和定型构件,为建筑制品生产工业化、施工现场机械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建筑是由若干单体空间有机组合起来的整体空间,设计师在表达建筑三维度空间设计时,常有效地将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建筑剖面三方面投影综合分析到建筑构图中,这对建筑设计方案的确定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经过前期准备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实施阶段、建筑施工图阶段后即可竣工,交付使用。

五、结语建筑设计是建筑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发展决定建筑设计形式的发展,而建筑设计形式又对建筑物使用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设计已经进入新的转型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建筑只有居住功能,新时代建筑还具有经济功能和美观功能,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不断更新观念,综合分析建筑设计的各种影响因素,满足消费者审美要求,这样才能获得完美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1]金虹.房屋建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郑忱.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3]张一弘,金虹,柴广益.房屋建筑学[M].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4]膝智明.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