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愈合创口的换药方法在损伤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长期不愈合创口的换药方法在损伤再生修复中的应用

尹三凤肖瑾瑛吴素蓉颜宏宇曾美英

尹三凤肖瑾瑛吴素蓉颜宏宇曾美英(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目的在长期不愈合创口的换药过程中根据表皮干细胞(ESC)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特性,有效地利用其再生修复能力以促使创口早日愈合。方法对长期不愈合创口采用合理的换药方法,激发表皮生长因子活性和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在整个换药过程中,去除陈痂以促进局部创口的血液循环;无菌操作以控制感染;使用营养性药物以提高ESC及细胞因子的再生功能。特别是在创口愈合中晚期,使用黄芪类去腐生肌的中草药以促使创口的早日愈合。结果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长期不愈合创口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换药,愈合效果显著。结论根据人体表皮特有的干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再生特性合理换药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不愈合创口问题。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生长因子黄芪类中草药长期不愈合创口换药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8-0348-02

皮肤是人体内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其外层表皮不断自我更新来源于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的增殖。表皮干细胞是存在于表皮基底层和毛囊根部之间的一种特异性干细胞,一般情况下,表皮干细胞的分化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分化增殖是人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和改建的关键性源泉。人体皮肤的再生功能不单纯只是表皮干细胞的作用,其再生修复还依赖于人体内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关键性的创伤愈合因子,通过与因子受体结合剌激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进入细胞分裂周期,启动细胞内一些重要功能基因活化、表达、分泌生物活性蛋白质,促使胶原纤维呈线状排列、表皮细胞快速规则生长并及时覆盖创面,使创口愈合[1-6]。随着创伤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表皮干细胞和表皮生长因子的理论性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实践上应用较少,特别是外伤后的临床应用鲜见[7-10]。本文对外伤长期不愈合创口的再生修复功能进行研究,采用合理的换药方法激发表皮生长因子活性和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从而促使创口早日愈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05年7月至2011年9月门诊换药总人次25946例,其中创口长期不愈合107例,2005年7月至2007年12月总病例12825例,出现长期不愈合创口57例,其中一例脚背创口半年未愈合,经病理切片证实局部鳞状上皮化生而诊断为皮肤癌;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总病例13121例,出现长期不愈合创口50例。除皮肤癌一例外另106例,其中男54例,女52例,年龄6~79岁,平均年龄(40.6±2.3岁)。将2008年以前56例设为对照组,2008年以后50例设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08年以前,对57例创口长期不愈合病人采取的换药方法是重复地使用一种药物换药,如利凡诺纱条、碘伏纱条、红霉素软膏、凡士林纱条等。但由于创口长时间不能愈合,甚至有一例发展为皮肤癌,引起了我们高度的重视。从08年以后我们采用了损伤再生修复技术对50例长期不愈合创口患者进行处理。首先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了解是那种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严格控制进一步感染;发现陈痂时清除局部陈痂,防止损伤新生肉芽组织;发现创口未出现愈合迹象,对创口局部使用白蛋白类药物增加营养;若局部血液循环欠佳,采取理疗、热疗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仍未见效果则使用去腐生肌类药物如黄芪类药粉和龙血竭等,同时采用烧伤类新药物如复方桐叶烧伤油、局部氧疗、以及应用负压伤口愈合法等。这些处理方法均能有效地促使机体的再生修复功能,能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和表皮干细胞的活性,最终达到促使创口愈合的目的。

2结果

2008年以前除皮肤癌一例外有56例出现长期不愈合,采用传统的创口换药方法30天内愈合4例,40天内愈合6例,50天内愈合6例,60天内愈合5例,另有35例在两月内未愈合,两月内愈合率约为37.5%;2008年以后有50例出现长期不愈合,分别于30天、40天、50天、60天愈合为5、12、18、15例,在两月内全部愈合。由此可见,2008年以后换药病人明显缩短了创口愈合时间而达到了早日愈合的目的。

3讨论

损伤再生修复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的作用引起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机体部位细胞及组织丧失,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外伤后创口长期不愈合通常是因为多种因素抑制了机体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损伤了表皮生长因子SDF-1的活性,从而导致创口的长期不愈合。传统换药方法不注意保护表皮干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比较固定死板。为了激发表皮生长因子活性和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本文对长期不愈合创口采用的换药方法如下:

(1)药物敏感实验药敏实验主要是确定创口是哪种细菌感染,其感染对哪种药物敏感。长期不恰当换药常导致严重的感染,只有根据细菌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才能控制好感染,从而避免了换药的盲目性。

(2)控制感染通过药物敏感实验有效地控制感染能增加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粘附性,增强表皮生长因子SDF-1(SDF-1是趋化干细胞迁移的重要趋化因子,它能促使创缘表皮干细胞的迁移而促使创口愈合)的活性,从而促进创面快速上皮化,促使伤口肉芽的增生而加快创口的愈合。

(3)去除陈痂创口的陈痂是创口边缘局部不典型增生形成一层厚的痂皮,就像一层厚厚的枷锁禁锢着表皮干细胞和表皮生长因子的活性,去除陈痂的目的是有效的去除坏死组织,保持有活力的真皮组织细胞,同时使基地膜面积增宽,增加表皮干细胞的粘附性。去除陈痂时应注意保护新鲜肉芽,注意去除范围不宜过大,过大则导致伤口面积加大而导致愈合日程延长。

(4)增加营养细胞的生命活动和增殖分化均受到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微环境(干细胞壁翕)的影响,包括周围的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和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它对保持ESC的正常生理状态、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及信号起重要作用。而这一切活动都以营养作为支持,缺乏营养,干细胞壁翕中的细胞及因子将停止活动;自我更新能力是表皮干细胞另一重大特性,表皮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必须以营养为保证,所以我们在换药过程中要加强局部及全身的营养,应用白蛋白类增加营养的物质。

(5)理疗热疗正常情况下表皮干细胞具有体内慢周期的特性,也就是说静止状态下表皮干细胞生长较为缓慢。在创伤后通过理疗热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创口分泌物,促使细胞迁移,维持细胞的活性,释放生长因子,从而调节和刺激细胞的增殖,促进肉芽生长,加速组织修复,达到创口愈合。

(6)去腐生肌长期不愈合创口表皮干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在换药过程中应用黄芪类去腐生肌的药物可加速毛细血管再生,补充创口修复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促使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激活巨噬细胞、表皮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的活性。

(7)皮肤重建长期不愈合创口容易出现皮肤缺损,面积小的皮肤缺损可以通过自身修复而达到愈合,当缺损面积过大时我们要考虑植皮促使皮肤重建(植皮)。皮肤重建是指在体外条件下,使培养的皮肤细胞发生类似于原位皮肤的分层、分化,形成连续完整的皮肤类似物,移植于宿主体表发挥生物学作用,促使创伤的修复和重建。随着医院外科换药人次的增加,为了避免各种内外在因素导致长期不愈合伤口出现的病例增多,应抓好每个换药环节,合理利用损伤再生修复技术正确换药,防止表皮细胞的异常分化而导致癌变的发生。实践表明在换药中采用损伤再生修复技术更易激发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和表皮生长因子活性,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节省医疗开支,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国忠,周红梅.体外培养表皮干细胞复合高分子支架原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研究.中国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21-31.

[2]周彪.表皮干细胞的特征与烧伤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42-145.

[3]刘靖祎,叶茂昌.皮肤创伤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口腔医学,2010:561-564.

[4]范伟宏.溃疡期压创的综合治疗与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6-17.

[5]黄玲,刘传君.毛囊干细胞定位、提存和三维培养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427-430.

[6]马彩红,贾晓明.整合素及其与创面修复关系的研究进展.感染、炎症、修复,2007:57-59.

[7]倩倩.表皮生长因子体外定向进化及突变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廖明德,赵劲民,陈石海.表皮干细胞及其在表皮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广西医学,2011:98-100.

[9]李丽文,林凤珠.皮肤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2008:241-245.

[10]陈苏丽,刘留.上皮细胞-干细胞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于临床康复,2010:1092-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