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谈交响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放谈交响乐

张海荣

研究探讨交响乐的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对交响乐的了解,也有助于交响乐自身艺术水准的提升。为此笔者略谈大概。

一、交响乐的内涵

“交响乐”一词,源于两个希腊单词:sym、pbone,原意为“一齐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之意。“交响乐”一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与现在的内涵已不相同。现代“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交响乐”真正进入了黄金时期。所以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据美国出版的《哈佛音乐辞典》给“交响乐”所下的定义,即为:“所谓交响乐,就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哈佛音乐辞典》第822页,Sympbony)这也是“交响乐”被称作“管弦乐”的由来。也就是说,交响乐曲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其曲式以奏鸣曲式为主。一般包括四个独立的乐章,为器乐套曲。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又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第二乐章为慢板,常用抒情的民间音乐素材,三段曲式或回旋曲式;第三乐章为快板或稍快,常用舞曲形式;第四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的终曲,回旋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也用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其中,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中包含主部和副部两个部分(主题),在形象、色彩、风格诸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展开部则将其弯化发展,并加强对比,以形成戏剧性高潮;再现部又是呈示部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

早期的“交响乐”无标题,19世纪以后标题交响乐出现。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开始,利用声乐加入交响乐中。

“交响乐”亦称“交响曲”。与交响曲密切相关的,还有“交响诗”,这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管弦乐曲,所以也属于广义的“交响曲”范畴之内。“交响诗”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李斯特首创这一体裁。也有由若干相互关联的“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此外,音诗、交响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也属“交响诗”范畴。

二、交响乐的演奏

交响乐,顾名思义,由交响乐队(管弦乐队)演奏。其中主要有:

1.弦乐器组

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2.木管乐器组

主要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萨克斯管等。

3.铜管乐器组

主要有:圆号、长号、小号、大号、萨克斯号等。

4.打击乐器组

主要有:定音鼓、大鼓、小军鼓、三角铁等。

有时,还加入弹拨乐器(如竖琴、吉它、曼陀林等)和键盘乐器(如钢琴、管风琴、手风琴等)。

三、交响乐的特征

交响乐以独特的审美特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其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雅性

“交响乐”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它以表现丰富的人生哲理为重要内容。因此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作曲家,都将主要精力用于交响乐的创作中,并以交响乐的创作成就名标世界音乐史册。例如海顿的交响乐《惊愕》、《军队》、《时钟》、《鼓声》等一百余部;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等有编号的交响曲41部;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9部交响乐;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曼弗雷德》、《第六(悲怆)交响曲》等6部。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2.创作原则

交响乐以对比、展开为创作原则。突出的代表作曲家是19世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他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最能体现这种创作原则。他曾应邀到美国的音乐学院讲学,美国人称他的交响曲是“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交响曲”。

3.应用广泛

交响乐不仅单独演奏,而且可以为电影、电视、戏剧、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伴奏。我国京剧自“样板戏”开始,就引入了西洋交响乐队伴奏,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