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电费信用等级管理探讨陈庆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实现电费信用等级管理探讨陈庆发

陈庆发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25)

摘要:

电费欠费催缴是供电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供电企业能否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的关键所在。但随着用电结构的复杂化以及用电需求的流动性等特点,使得电费催缴工作难度重重,欠费催缴工作也面临诸多的问题。现阶段的电费缴费工作以及欠费催缴工作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从根源上来规避恶意欠费等行径。因此,筹划建立科学的电费信用等级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电费缴费工作质量,也才能保障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费缴费;欠费催费;电费信用等级;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用电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供电企业的用户范围,也扩大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给供电企业电费收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供电公司传统的电费催缴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都是事后进行催缴,这需要耗费供电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影响供电企业的资金回收。因此,筹划建立科学的电费信用等级管理,能够从源头上来保障供电公司的电费催缴工作,同时也能够降低供电公司的经营风险,保障供电公司的经济收益。

一、供电公司欠费产生的根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居民用户,对于智能电器设备的追求都呈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企业通过智能电器设备来优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居民用户则寄希望智能电器设备来提升生活水平,这必然会造成用电量的增加,给供电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但企业用户或居民用户较大的用电需求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滋生了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出现了欠费问题。供电企业的欠费问题是必然的,之所以会出现欠费问题,主要在于:一方面,供电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供电公司为了追求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为了追求较高的市场份额,往往不顾企业用户或者居民用户的口碑及缴费能力,盲目扩大用电用户。尤其是供电企业缺乏科学的制度建设以及风险管理,使得供电企业的欠费金额不断增涨。另一方面,信用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欠费问题。当前社会信用机制的构建并不科学,并不完善,供电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用户和居民用户信用的考核,也会增加供电企业的欠费风险。此外,企业用户或居民用户的法制意识不高,对于欠费后果的认知不高,缺乏科学用电的意识,也会滋生欠费问题。

二、建立电费信用等级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在进行电费收缴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企业用户或者居民用户出现欠费问题时,才能动员抄表人员进行催缴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增加供电企业的欠费金额。因此,供电企业必须筹划建立科学的电费信用等级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电费缴费过程中,应该结合用户的信用情况,匹配相应的电费结算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规避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规避用户的欠费情况。

(一)建立电力客户信用管理系统

供电公司应该积极将广大的电力客户纳入信用管理系统中,通过电力客户的缴费情况、缴费习惯等来丰富信用管理系统的指标,同时要定期更新信用管理系统中电力客户的实际资料以及信用数据。此外还应该融合其他机构,如金融机构等,对于电力客户信用评价,共同来评价电力客户。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来全面分析用电客户的信用指标,加强风险预警,提前从丰富的数据资料中,判断出用电客户的缴费能力以及信用指标。同时,出具详细的用电客户缴费数据,用以指导电费回收工作。比如若基于信用管理系统,用户的信用数据有所降低,那么供电企业就应该提高警惕,避免出现欠费行为,督促缴费人员,及时出具电费通知单,及时通知该用电客户进行缴费。

(二)制定精准细化的信用指标体系

实现电费信用等级管理,还应该制定精准细化的信用指标体系,结合用电客户的信用情况等实现用户的合理分类,建立科学细致的信用指标体系,通过信用指标体系来不断指导用户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费缴费的综合研判,落实不同的缴费政策。一般供电企业按照信用指标体系,可以将用户分为A级、B级、C级、D级、E级。比如A级用户的缴费情况良好,没有欠费、拖欠的情况,用户信誉优良,从未发生催缴行为。针对这类型用电客户,供电公司可以适当在缴费工作中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比如从按月缴费调整为按季度缴费。E级用户的信用度极差,存在严重拖欠电费的行为,并且在催缴工作中,表现出极度不配合的问题。针对这类型的用电客户,供电公司应该加强追踪回放,规避该用电客户出现搬离或者“跑路”行为,同时加强欠费行为的教育和警示,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动态化的信用等级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用户而言,他们的经营情况及自身的经济收益,直接关系着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不少企业用户可能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经营情况的“过山车”问题,某段时间的经营能力良好,电费缴费情况也优良。但当企业出现经营滑坡,经济效益剧烈下降时,则可能会出现欠费问题。针对此类型用电客户,供电企业在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时,切忌抱有“一劳永逸”的态度,为该企业制定固定化的信用等级管理,而应该采用动态化的信用等级管理,结合企业经营能力的改善和变化来及时调整信用等级,为电费回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企业从信用优良转变为信用一般,甚至更低时,供电企业应该及时介入,做好上门催缴工作,或者鼓励企业用户积极开通银行自动代扣服务,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收益,降低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当然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一如既往的优良,企业的信用指标也会出现波动。这就需要供电企业紧密结合用电客户的实际信用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回收策略。对于高风险的企业用户,要实施专人负责,上门进行催缴工作,同时为了满足用电客户快速化、便捷化的缴费途径,催缴人员可以携带移动POS机,或者鼓励欠费企业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宝等方式进行缴费。需要注意的是,在信用等级管理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用电客户的实际情况,部分企业可能因搬迁或者遗忘而出现欠费问题,避免“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总结:

随着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用电量的增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强化,但同时也滋生了经营风险。传统的电费缴费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降低供电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供电企业电费缴费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用电信用等级管理机制,提升欠费问题的预防能力,从根源上来保护供电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韩娟,关于电费缴纳信用等级评定管理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26):55-56.

[2]尹晓璐,客户信用评价机制下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的措施探讨[J],水能经济,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