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看电视传媒的思维转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从“互联网+”看电视传媒的思维转型

魏强

周口广播电视台河南周口4660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媒是一个包含渠道、内容、平台、终端等要素的完整系统。置身于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思维、精神、理念、方法来调整媒体自身定位与角色,改变媒体内容生产方式,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传统媒体实质性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传媒;思维转型

一、互联网思维概述

在中国,“互联网思维”一词较早是由李彦宏在2011年提出的,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2013年《新闻联播》以“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为题作了专题报道,从而把互联网思维的概念由产业领域推广至普通大众。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绝不仅仅和互联网有关,也不只是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它适用于任何产业领域,包括传统媒体。那么,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②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对生活影响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对用户、产品、营销和创新,乃至整个价值链和生态系统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③其核心不是简单的将互联网当作工具,形式性的采用互联网技术、渠道和平台,而是重视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互动、参与等要素。互联网思维包括:标签思维、简约思维、NO.1思维、产品思维、痛点思维、尖叫点思维、粉丝思维、爆点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整合思维等12大核心思维。④具体到传统媒体而言,则是要打破其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势,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和建构自己,习惯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互动体验、媒体使用习惯等的改变,真正实现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的角色转换,进而实现真正的媒介转型乃至整个媒体生态的重构。

二、“互联网+”背景下电视传媒的思维转型策略

传统电视媒体应结合互联网思维从产品,用户,经营,协作等多方面推动媒介融合的变革。

(一)产品思维――创新理念,独家原创

传统电视媒体人要用生产“产品”的思维把产品售卖到各种渠道上让受众消费,将产品通过多种平台形式传播,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收看收听习惯。

喻国明曾将媒介产品概括为三个要素,媒介产品是一个远大于媒介内容的概念。首先它是承载、发放内容的媒介渠道,包括技术和外观等性能。产品内容的呈现方式随着媒介的使用特点变化呈现多样化。其次,“私人定制”成为常态,要全面开发具有个性化和分众化的产品内容。江苏广电集团推出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开创了全国纪录片领域媒体融合的先例:手机用户可以收看三分钟左右的花絮视频,用户还可以在“荔枝新闻”客户端收听;微信用户可以看到制作精美的文艺图片,推出行走线路图供电脑端用户观赏。根据不同的媒介特点重新编排内容,使原本废弃的素材得到了再次利用,又可以满足受众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最后是传播者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方式,包括参与规则、奖励机制等,鼓励用户积极参与沟通交流。节目推广组在网上推出《探访・印象・记述――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图文征集和DIY明信片的活动,邀请网友晒出“中国骄傲”、“家乡名片”,引来网友上传和分享。随后,合作方凤凰视频发起了#一句话证明你是哪里人#的话题吸引大量博友互动和关注,又推出节目的配套产品:自制九宫格、语音答题游戏,以及“地狱头像”漫画与网友互动。这种参与方式和规则,拉近了受众与节目的心理距离。

(二)用户思维――用户中心,注重参与

在新媒体时代,各种平台终端层出不穷,编辑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用户”,“用户”一词体现了网民实践的主体和平等身份。在用户思维中,人们希望看到的是“适合自己的内容”而非“适合大家的内容”。美国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说过,“如果我的网站上有一百万个顾客,我就应该有一百万个商店;每个人在网站上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4]

湖南卫视推出的电视移动社交应用“呼啦”与湖南卫视旗下的节目捆绑,“用户可以参与节目的互动与反馈,它具有界面友好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添加好友,建立通讯录,发起聊天、群聊,并与自己的好友交换和使用虚拟物品。”[5]在这个终端上千万用户的人际关系得以汇聚,为电视业务的拓展带来了便捷的渠道。

(三)跨界思维――拓展媒体产业链

技术之间的融合使传媒业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如果能够与其他资源进行合理对接,就能产生巨大的增值利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不少传媒集团的多元产业布局已经初见规模。跨界经营可以分为跨行业,跨地域,跨媒体等。

跨行业:2014年6月东方卫视与阿里巴巴合作,涉及电视节目投资、电商、手游等多个层面。SMG东方卫视中心与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启动“娱乐宝”合作项目。东方卫视总监李勇表示之所以接受娱乐宝的投资,是为了借助阿里的力量给东方卫视带来大量用户。随后,东方卫视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电商和手游模式获取用户,提高关注度,推出《女神的新衣》跨界真人秀,节目采用T2O(TVtoOnline)模式,衣服在竞拍版权时上线购物平台,观众扫下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天猫购买服装。节目热播后,厦门亦乐推出女神养成手游,与电视同步更新。通过这些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成为了节目制作、广告投放的重要依据。跨媒体:“芒果TV”与360,三星,TCL,长虹等多家企业合作,推出多款芒果家族产品;与支付宝、银联、微信支付等合作,搭建便捷灵活的支付体系;与卡拉OK、家庭教育、多人游戏联合打造家庭互动娱乐空间;与华为、海美迪、百度等联手推出芒果派、芒果乐盒等机顶盒;湖南电视台对《爸爸去哪儿》节目开发同名手机游戏,书籍,漫画和电影等衍生产品。

跨地域:2010年11月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韩国CJ集团联合投资成立亚洲联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年11月“新华社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纽约签署合作协议,确定在国际电视新闻领域建立多层次的商业合作关系。”

(四)协作共享思维――技术支撑,资源共享

用户消费的海量数据是媒体判断用户心理走向的基础。而云计算支撑着整个全媒体后台的运行,各种媒体都作为云的节点而存在,最终汇集成云平台。传统电视媒体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优化媒体内容制作与分发流程,建立共享协作机制。

在全媒体运用的过程中,要注入团队协作理念,整合电视编辑、观众、技术提供者的资源和能力,从而形成一个精细化的“大编辑部”,如央视在博鳌亚洲论坛报道建立的中央新闻厨房信息处理体系,减少了层级叠加,实现新闻的一次采编、多次加工。北京网络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台,辽宁广播电视台等都在对“大编辑部”模式和全媒体智能云平台进行探索或实践。在管理方式上要进行扁平化管理,最终打造一条“内容采集―内容编辑加工―内容多次发布―内容数据存储―内容多次出售”的产业一体化链条。这种协作管理方式已在国际主流媒体如BBC,CNN中广泛运用。

三、结语

媒介融合对于传统电视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电视媒体要把握住机遇,运用互联网思维,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支持,注重用户参与和体验,创新管理,实现传媒业的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加快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转型,完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蔡盈洲.从“互联网+”看电视传媒的思维转型[J].中国电视,2015(10).

[2]王黎峰.从“互联网+”看电视传媒的思维转型思路构建[J].新媒体研究,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