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治法探讨

/ 2

慢性肾炎中医治法探讨

薛宝利1程显忠2

1、海阳市朱吴镇卫生院山东海阳265136;2、烟台桃村中心医院山东栖霞265301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临床实践,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慢性肾炎的治法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临床体会对各种治法的适应症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得出了在临床上根据慢性肾炎不同时期,不同表现灵活运用这些治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肾炎;中医治法;探讨

慢性肾炎的治疗,从单纯的应用中医中药或西医西药,发展到目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发展到目前的温补、养阴、清热、活血、固涩以及宣肺等治疗方法。现结合临床体会进行探讨如下:

一、温补脾肾法:温补脾肾法是治疗慢性肾炎的常法。慢性肾炎多属祖国医学的水肿范畴。水肿的产生是由于脾虚不能运化,肾虚水无所主泛滥肌表而至。由于水肿的轻重程度不一,脾或肾偏虚的情况不同,则可表现为脾气虚、脾阳虚、肾气虚、肾阳虚、脾肾阳虚等不同类型,可以选用参苓白术散、黄芪补中汤、实脾饮、胃苓汤、真武汤,《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等。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猪苓、泽泻、陈皮、厚朴、附子、桂枝、肉桂、椒目、防己、杜仲、菟丝子等。温补脾肾法主要是助气化,利水湿,因此往往补益药与利水药同用。补益药中党参、黄芪、桂枝、附子为首选药物,利水药中以茯苓、猪苓、泽泻、防己为常选之品,桂、附一般只用于水肿严重时。肾阳不足,水湿泛滥,形寒肢冷,遍身浮肿,桂与附同用,用量桂轻而附重,桂枝一般应用10~30克,附子一般应用10~30克,因桂附是大辛大温之品,常用黄连1~3克以佐之。

二、滋阴补肾法:滋阴补肾法过去主要应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但近年来广泛用于激素治疗肾炎后,病人常有面色红赤、时有升火、头晕目花、腰酸乏力、烦躁失眠、舌质偏红、脉象弦滑等表现,根据辩证多属于肝肾阴虚。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地黄饮子、大补阴丸、二至丸等。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干地黄、丹皮、枸杞子、杭菊花、鳖甲、龟版、黄柏、知母、女贞子、旱莲草、石斛、麦门冬等,药物性柯兴氏症的病例,主要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肾肝阴虚为主,用自拟小补阴汤,适应于慢性肾炎应用激素,副作用已经出现,但并不显著,或激素递减过程中激素反应逐渐减少,而疾病尚未痊愈时。主药有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干地黄、泽泻、萸肉、山药、茯苓、丹皮、车前子、桑葚子等。女贞子补阴之力虽不及熟地,但不腻不燥,为温补之良器;与旱莲草、车前子配合,取其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与六味地黄丸通补合开之剂的特点相似。另一种是阴虚火旺为主,用自拟大补阴汤,适用于慢性肾炎长期服用激素,出现明显药物性柯兴氏症,如满月脸、面部痤疮、紫纹、血压升高、水肿等,主药有鳖甲、龟版、黄柏、知母、车前子、熟地黄、泽泻、丹皮、萸肉、山药、茯苓、枸杞子。杭菊花等。龟版滋阴养血,鳖甲补阴益气,熟地滋肾养肝,配合黄柏、知母、丹皮、泽泻、车前子平相火,利水湿,合用能壮水以制火,泻火以滋水。

三、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产物。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小板凝集或血液凝固形成毛细血管栓塞,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进而肾小球发生变性,肾小球和肾间质纤维化,最后发展成肾萎缩。这可理解为“瘀滞”可应用活血化瘀法。实验证明活血化瘀法有改善肾血供应,增强肾小球排泄功能及对肾小球纤维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提示活血化瘀法有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的作用。常用方剂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失笑散等。常用药物有当归、川穹、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泽兰、蒲黄、五灵脂、徐长卿、益母草、乳香、没药、参三七等。由于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治血先治气的治疗原则,因此在应用活血化瘀发时必须加用理气药。常用的有延胡索、郁金、沉香、降香、木香、香附等。由于理气药主要作为引药应用,因此选用药物较少,一般只1~2味,用药较轻。选择活血药时亦须从辩证出发。例如出现贫血时常选用当归、赤芍、川弓、熟地、丹参等,需配合应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药。若气滞偏重者可选用郁金,延胡索。乳香,徐长卿等血中气药,取其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四、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也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产物。肾炎的病因虽未阐明,但与某些细菌或病毒有关。临床实践中确实发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与肾炎的发生、复发、迁延不愈有密切关系。故从清热解毒药中选择抗细菌、抗病毒的药物治疗肾炎也是可取的。从实践中体会到清热解毒法应用于因感染而复发或迁延时效果较好,常用的方剂有银翘散、泻白散、八正散等。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桑白皮、地骨皮、黄芩、瞿麦、萹蓄、冬葵子、山栀、土茯苓、黄柏、知母等。清热解毒法一般说不宜长期应用,因为苦寒药有败胃损脾的副作用,有时可促使溃疡病的形成和复发,甚至伴发上消化道出血。

五、收涩固精法:慢性肾炎的各种类型均表现有蛋白尿,而尿蛋白又以白蛋白为主。白蛋白可理解为精微物质,属于精气的范畴。出现尿蛋白的病机,是由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精气外泄,或由于肾气不摄,膀胱失约而产生。常用的方剂有水陆二仙丹、金锁固精丸。桑螵睄散等。常用的药物有金樱子、芡实、沙苑蒺藜、覆盆子、桑螵睄、龙骨、牡蛎等。收涩固精法,我们主要应用于隐匿型肾炎或慢性肾炎水肿消退后。

六、补肺宣肺法:慢性肾炎的不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的产生与肺、脾、肾有密切关系,外感诱发水肿严重时与肺更为密切。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是否宣畅,可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作用。如果长期保持肺气的宣畅,能使膀胱气化畅行,即使有外感的情况下,也可防止水肿的复发,而且对肾炎的恢复也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对部分慢性肾炎不论是否水肿,应用补肺宣肺法治疗,临床上亦获得了一定疗效。常用的方剂有补肺汤、泻白散、三拗汤等。常用的药物有太子参、黄芪、沙参、麦冬、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麻黄、杏仁、瓜蒌等。本法最适用于慢性肾炎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兼有咳嗽、咳痰不畅、痰黄而稠、形寒发热者。肺脏的宣畅与肺气的健全有关,肺气充足,肺的通调功能良好。因此,补肺与宣肺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二者并不矛盾,不但治标,且能治本。

总之,慢性肾炎的各种治疗方法,有的根据中医的理论立法处方的,如温补脾身法,补肺宣肺法等;有的治疗方法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产物,是根据西医理论立法处方的,如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等;有的治疗方法应用中医的理论来理解尿蛋白的产生而立法处方的,如收涩固精法,发展了辨证施治中证的概念,是可取的,临床也有一定的效果;有的治疗方法是根据中医的理论来理解西药的副作用而立法处方的,如滋阴补肾法。在临床上根据慢性肾炎不同时期,不同临床表现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08—3166.

[2]朱进忠.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8—403.

[3]王少华.中医临证求实.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94—97,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