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查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尿常规检查中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查对比

迟敏

迟敏

(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尿液分析法(全自动分析仪-包括干化学和尿沉渣)与显微镜镜检法(手工)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得出结论: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在尿常规检查中均存在较高的诊断价值与意义,必要时结合两种方法,可保证尿常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尿液分析法显微镜镜检法尿常规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3-0104-02

尿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上的常见检验项目,是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关键反映指标,在泌尿系统与糖尿病筛检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尿常规检查方法已由显微镜手工法过渡到仪器检测时代[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1360份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进行检测,旨在探究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集的136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均来自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尿液,均使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进行收集,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在(31.82±2.45)岁之间。

1.2一般方法

尿液分析法: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每日应用质控液质控,校准条校准;尿沉渣分析仪:每日应用聚焦液聚焦,质控液质控,基于调焦通过、空白通过、质控合格后对标本进行测定。应用尿液试管,每位患者取6mL尿液,按编辑的标本号排入标准试管架,上机检测。仪器迪瑞全自动尿液分析仪H-8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FUS200联机应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予以规范化检测,待仪器自动检测后进行人工分捡,自动核准,可知最终检测结果。维护:按要求行日维护与月维护。

显微镜镜检法:取10mL尿液,按照每分钟1500转离心5min,弃上清液后保证其沉渣残留量为0.2mL左右。充分混合均匀,进而采用一次性尿吸管吸取制好的尿沉渣,完全充入尿沉渣定量分析板上后行常规尿沉渣镜检。基于低倍镜下观察20个视野,高倍镜下观察10个视野,观察所有细胞数,并予以及时记录。

复查:尿干化学检测蛋白阳性者;和或尿沉渣分析仪见管型者;另用透明试管取2ml尿液,浑浊尿液取离心后上清液,用磺基水杨酸法滴加复查尿蛋白。尿干化学检测蛋白、白细胞、潜血等,与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WBC、RBC等不相一致时,应行必要的人工分检,显微镜镜检。本案全部进行了对比检测。

1.3观察指标

分析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镜检法对尿蛋白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隐血对比检测出的阳性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尿液分析法中尿蛋白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隐血阳性率分别为17.22%、20.56%、21.94%、42.78%,显微镜镜法检测出的阳性率分别为19.17%、22.78%、20%、33.33%,尿液分析法中红细胞、隐血阳性率明显高于显微镜镜检法,且尿蛋白并管型、白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显微镜镜检法,两组对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方法对尿液标本尿蛋白并管型、白细胞、红细胞、隐血指标检测的结果综合比较[(%)]

注:*与显微镜镜检法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尿常规检查作为临床疾病筛查的一项基本项目,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治疗,尤其是针对肾脏疾病患者而言,于病变初期,借助尿常规检查手段,可检出蛋白尿与其他有形成分[2]。另外,尿常规检查在泌尿系统等疾病筛检中也存在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有利于为病理机制探索提供可参考线索。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尿常规检查内涵日渐丰富,在检查项目上,已与显微镜检查进行了有机结合,并发展为全自动或半自动式仪器检测。

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就尿蛋白阳性检测率而言,尿液分析仪显著低于手工法,当尿液标本中尿中球蛋白浓度<4000mg/L时,一般分析仪可证实尿蛋白呈阴性;当其为5500mg/L时,易发可疑反应[3]。一般而言,尿分析仪试剂对清蛋白较为敏感,球蛋白灵敏度为清蛋白的1/50左右,而利用手工法(加热醋酸法)对球蛋白、清蛋白也具有等同的敏感性,约为150mg/L左右[4]。手工法(磺基水杨酸法)50mg/L。通常情况下,当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时,分析仪显色易受到抵制,可能呈假阴性。而针对手工法来讲,当尿液标本中存在其它分泌物时,也可能呈假阳性。

在本文研究中,对尿液分析法与显微镜手工法应用于尿常规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尿液分析法中红细胞、隐血阳性率明显高于显微镜镜检法(P>0.05),且尿蛋白、白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显微镜镜检法(P>0.05),充分表明两种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与相关研究具有一致性。究其根源,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可有效测定标本尿中的某些化学成分,自动化仪器操作简单、便捷快速,当仪器使用不当时易影响结果判定,诱发结果误差。由此可知,操作者必须要明确其原理与使用性能,把握注意事项与性能影响因素,才能减少人为因素对其的干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此外,尿液分析法也存在非人为性弊端。具体而言,其主要利用细胞胞浆中的脂酶来对白细胞进行检测,若淋巴细胞浆不存在该种脂酶,主要由其他病因限制(譬如肾结核等诱发淋巴细胞尿),则尿液呈阴性,而镜检呈阳性。据有学者认为,基于患者使用大量抗生素前提下,对粒细胞浆内的脂酶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尿液分析仪可能呈假阴性。由此可见,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针对菌尿与肌红蛋白及生成而言,必须要注意其对化学分析仪的影响。在现阶段,临床医院多采用干化学分析法行尿常规检查,有学者认为,要想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自己动手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肾脏等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显示了尿液分析法高效、相对准确;也凸显了显微镜镜检法仍然不失金标准地位。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必要条件下可综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尿标本常规检测的高效性、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敏,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79-80.

[2]刘腊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4):865-866.

[3]罗丽杰.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手工法检查尿常规的结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3,(29):154-164.

[4]杨蓉.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