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学习模式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1-21
/ 2

“任务型”学习模式低效现象及解决策略

朱鸿涛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型”学习模式(taskbased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地被许多英语教师所接受,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尝试着加以运用。然而,对于多数英语教师来说,任务型教学还是一个新事物。在实际教学中,任务型学习模式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一些低效现象。为此,本文就这些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中“任务型”低效现象

现象一:混淆了任务活动与语言练习

许多教师错误地理解了“做中学”(learningbydoing)这一任务型学习模式的核心,认为“做”就是做语言练习,把语言练习等同于任务活动。于是,整个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一个又一个语言练习而展开,这样一来学生还是处于一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而不是“用语言做事”(doingthingswiththelanguage),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交际者及活动的参与者。

现象二: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任务驱动(task-driven)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并没有呈现任务,而是先进行一系列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然后再呈现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烈,学生就把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当作一堂课的重点,而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感到不重要了。任务型教学强调技能教学与任务相关,也就是说,技能本身应该是学生缺乏的而且是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即技能差距)。

现象三:任务的绝对化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由完成他们喜欢做的事,片面理解任务型教学中的“兴趣”、“做事”和“主体”等因素,把课堂教学等同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完全是从自己的个性需求出发。课堂教学出现松散、低效和无目标的现象。

现象四: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明确

由于长期传统教育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了支配课堂教学、学生习惯了“认真听讲”,以至于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是完全的组织者(organizer)和交际者(communicator)。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过多地依赖于老师,而老师在学生的交流中过多地加以干涉。

现象五:任务设置的不合理

有些教师设置的任务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以至于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而有些任务设置的又过于简单,达不到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质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任务缺乏可操作性、可拓展性及科学性。

现象六: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均衡

“任务型”学习模式的核心就是要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而这任务是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一定的环境中协同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明显较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则习惯当听众,置身事外,逐渐对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漠不关心。

现象七:“任务型”的评价与传统评价之间的矛盾传统的评价是以测试为中心的终结性评价,而“任务型”评价就是要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了形成性评价的机制与方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得到评价,这样他们才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用一张考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会感到困惑:一方面要应付先行的考试机制,另一方面又面临“任务型”教学新的评价机制,两者很难达到统一。

二、对低效现象的反思与解决策略

“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理念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andinteractionisthypothesis)。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modifiedinteraction)。它可使输入成为可理解性,有利于语言习得。目前许多教师对互动性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存在着偏差,许多课堂活动还只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有的只是局限于讨论活动中),活动内容较为单一或流于形式,学生之间的真正交际比较少,无信息差。还有就是教师没有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过多支配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交流。如果这方面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任务型”课堂活动就很难真正展开。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交际模式必须是多元化的,立体交叉的交际模式。只有这样的模式才会使学生体验成就感,体现教学“以人为本、体验创造、实现自我”的主导思想。

任何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需要我们老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反思和解决。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某些学生的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的不良心理,在和他们的个别谈话中应该及时指出。尽管进行这样的谈话非常不容易,但是可以引用征求意见表的形式来增强教师意见的影响力,让这些学生明白其他同学的态度。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方式要得体,对学生要表示出最大的尊重,要注意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一个亲切和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激励的话都可能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2.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能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当产生这种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时,同学们会互相鼓励并互相促进,去力争完成任务,以达到小组的目标(《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P36)。消极的相互关系常常使学生反对和阻碍相互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来构建积极的奖励互依,除了学习知识的职责之外,还可以让每个组员担负另一责任,就是协助其他组员更有效的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要让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任务活动中记住这两句相关的话:“你要做好——我们都指望你了!”“我怎样可以帮助你做得更好呢?”

3.要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做事中学习英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的“做事”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普遍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只重视学术目标而忽视了旨在培养学生之间高效合作的社交技巧目标。在上课前,教师除了布置与学生水平相符的任务外,还需要讲解那些需要加强训练的人际交往技巧。每个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时都应该成为综合概括者(复苏整个小组的主要结论或答案)、理解检测者(确保所有组员都能有条理地阐述如何得到某个答案或结论)、错误纠正者(纠正其他组员在阐述过程中的错误)、阐述者(叙述在先前学习材料过程中如何运用的概念和策略)、研究通讯员(为小组搜集所需的资料并与其他的学习小组及老师交流)、记录员(记下小组决议和校订小组报告)、鼓励者(确保所有组员积极投入)、和观察员(记录下小组的合作情况)。分配这些不同的任务是教会学生社交技能和鼓励学生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任务型”学习模式是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它注重信息的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且活动量大。开展“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核心就在学生的学。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任务型”学习模式作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减少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无锡市清名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