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更应具有创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教师更应具有创造能力

靳跃进

◎靳跃进(河南省卢氏县实验中学,河南卢氏472200)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178-01

摘要: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历史,一切有作为的教育家和教师都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实诚劳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教师本身更应具有创造能力。

关键词:教师;创造能力;培养方法

2011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行地26次学习,胡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胡总书记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温总理说: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站在教育“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教师本身更应具有创造能力。

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历史,一切有作为的教育家和教师都具有创造能力和创造性实诚劳动。褚如,布鲁纳的“发观法”教学,赞可夫的“高难度”教学,孔子的“因材施教学”,茅以升“咨询法”教学等,都集中体现了教育家们创造性劳动。而一些特别优秀的教师,诸如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钱孟龙等,他们所创造的“六步堂教学法”、“三主三式教学法”,则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劳动。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同时,我们还能从这些不同的例子中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凡是具有创造能力的教育家和教师,他们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具有创造性的,有的尚未步入社会就锋芒显露。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学校的学生养蜂小组取得比集体农庄高得多的蜂蜜产量,育种小组培育出蛋白质很高的小麦品种,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会开汽车和拖拉机,有的学生的知识和创造能力远超老师。另一个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例子是差生的智力在具有创造能力的教师的培养下,也同样能创造“奇迹”。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是一个具人创造能力的杰出代表,经他培养过的23名智力差生,有5名智力发展速度超过了优等生,有3名学习成绩达到了优等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因材施教”原则,因而他培养出了一大批既有广博知识又有各自专长的人才,行行出众的,有严渊等4人;言词擅长的有宰我等2人;长于政事的有冉求等2人;优于文学的,有子游等2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

我们知道,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是其中最活跃的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将通过这种主导作用而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学生也将在这种作用下去探究发展。一切有作为的教育家和教师,他们自身都具有极强的创造素质,他们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认为“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他们在培养人才时的突出特点就是教给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交给学生举一反三克敌制胜的“金钥匙”,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这一主导思想。

当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方法之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很快地得到发挥,并具是一种创造性的辩证方法去思维。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发明发?我认为就是能够把各种事物的关系重新改变,就是能够形成新关系的一种人。当爱因斯坦开始思考相对论时,他所掌握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超过六十年以前科学所发现的东西,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过去已经发现的事实,从一个新的角度用一个新的观点重新研究一下。我们说一个作曲家能够创造出新的东西,也就是把不同的音符重新安排一个关系。比如,我们观看一只茶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找出三四种关系,可以看它是用什么物质构成,可以看它的形状,可以问问它的价值,也可以把它和别的物质联系起来。如果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他们就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因此而显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创造型的教师对培养创造型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时候,教师更应具有创造能力。

但由于长期以来让人痛惜的是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和束缚,许多教师缺乏这种创造能力的素质。

在缺乏创造能力素质的教师身上存在着三个突出的特征:

缺乏创造性素质,作为一种观念,它不是教师本身固有的一种东西,而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形式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个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封建社会。我们都知道从公元475年的战国开始到1840年间,在漫长的2300多年里,自然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封闭式的经济活动,倾向于受教育者去开辟新的知识领域,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说,一般着重强调的是适应环境,不注重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改造。这种教育的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的内容就是灌输这些内容,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个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就行。把学生引导到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上去。由于经济形式的制约,在封建社会里,即使有作为的政治家,也很难摆脱这种教育思想的束缚。北宋的大政治家王安石,从当时来看,有很多很高明的见解,但是他也搞科举,在这一点上也是极不高明的。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代表封闭式经济活动的陈腐的教学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也相应的根深蒂固,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习惯于灌输、注入式的教育。这就是许多教师缺乏创造性素质的最根本原因所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我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教育科学体系,还没有多少杰出的教育家,全国数以万计的教师队伍,有许多教龄很长,既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又有较新的教育理论,为什么不能象夸美纽斯、布鲁纳、第斯多惠、苏霍姆林斯基那样,不断地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引领发展方向的教育专著和论文呢?为什么老是习惯于跟着别人跑,前天学习凯洛夫,昨天学习赞可夫,今天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呢?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习借鉴别人有益于我国教育发展的有益东西。关键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在陈腐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缺乏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温总理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上任后,中国教育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今年全国“两会”以后,中国教育即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具有极强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指引学生快乐成长的“航向”,不久的将来神州大地就会涌现出更多的象钱学森一样的栋梁之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