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颗粒佐治手足口病5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抗感颗粒佐治手足口病50例临床观察

李军1孔维忠2

李军1孔维忠2(1江西省瑞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江西瑞昌332200;2庐山区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抗感颗粒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经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对50例使用抗感颗粒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把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治疗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与对照组46例患儿平均年龄、病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食纳增加、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感颗粒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37-0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瑞昌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45例,女51例;年龄6个月至3岁。所选病例均非重症,不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全身多脏器损伤,均有发热、手、足、臀及口腔黏膜皮疹,且周边有红润,符合第7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中位年龄1岁4月;对照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中位年龄1岁6月。两组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0mg/(kg•d),每日1次,连用3日抗病毒,体温高于39℃者予百服宁糖浆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抗感颗粒(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tid,用开水冲服,至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72h后,发热、食纳、皮疹等方面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记录退热、食纳增加、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等。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疗效及住院费用见表1。治疗组在退热、食纳改善、皮疹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药费及住院总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及费用比较

退热(d)食纳增加皮疹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药费(元)总费用

对照组3.35±1.032.87±1.133.12±0.734.01±0.92762.51462.5

治疗组2.25±0.852.05±1.052.15±0.853.05±0.82775.21487.6

3讨论

抗感颗粒是由金银花、赤芍、绵马贯众三味中药经提取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2]。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赤芍常用于活血化淤,并具抗菌作用;绵马贯众具宣散风热、抑制病毒的作用。三味中药合理配伍组成复方制剂,经临床药理学证实,能够抑制病毒,缓解发热等症状。文中资料显示,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证明抗感颗粒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应用于手足口病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服用方便,口感较好,易被患儿接受,在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8.

[2]王道瑞.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