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4
/ 1

运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刘亚兰

□湖北省英山县雷店镇教育站刘亚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想象力的专家分别给幼儿园的孩子、中学生、大学生提了同一个问题:冰融化以后,变成了什么?幼儿园孩子的回答是春天,而中学生、大学生却无一例外地回答:水!这位专家后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孩子的想象力是怎么丧失的》。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它诱发了人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

无独有偶,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升旗》,因为写的是升旗的真实感受,被判不及格。老师的批语是:“怎么能在升国旗的时候看到一只鸟儿飞过天空呢?即使看到了,也不能这样说!国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色象征着革命的胜利,这些东西你不写,偏要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类似这样的经历,可能在我们中间一点也不新鲜。

是的,我们的小孩上学的第一天,老师会教他双手抄在背后,挺胸,正襟危坐,双目平视,有神……孩子们也总是习惯听老师说的话。如此教育,我们的孩子想当然就只能会循规蹈矩,他们的想象的翅膀被拟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也就难怪教育专家们感叹:教育的结果是想象能力的丧失!这个代价太沉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借班上文学社团平台,尝试着用诗歌唤回中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想象在个性化的天空张扬。是这么做的:

1.每天送你一首诗

由学生自己推荐一首诗,利用文学社团阅读时间查找,要求写出推荐理由。这样做一方面迫使学生读诗,同时要思考;另一方面,达到好文共赏的目的。活动初起时,对于学生推荐的诗,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2.半月诗歌朗诵会

学生可以朗诵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朗诵自己喜欢的诗人的作品,有条件的,还鼓励他们搞配乐朗诵。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感性上对诗歌的认识,由陌生到认同、期待,历经一个循序渐进训练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诗歌教育的作用,让学生的想象插上诗歌的翅膀。

3.诗歌欣赏与写作练笔

诱导学生如何读诗,写诗。在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的把握上,循循善诱,引导想象。

首先,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的写作。鼓励学生敞开心扉,驰骋想象,个性化写作。我告诉学生:诗歌写作是一条美丽的心灵之路!同时,引进新概念作文“两新一真”(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的理念,给学生惯性作文洗脑,提出八字方针:自由心灵,浪漫情怀!接着,学生想象创新写作技巧。

(1)变幻形象,书写别样人生。

一般学生写分别:你走了/背影在我的视野/慢慢消失;我说:你转身/是一扇门/在我身后/砰然关闭。写黄昏:“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远远不如“老牛的长尾巴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那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是:变幻形象,首要的是冲破事物的表象,运用想象,寻找表意的对应物,揭示本质,深入骨髓,使之“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主客体换位,颠倒词序造意境。

写风吹过树叶,可以这样写:一小片风/停泊在树叶上。本来是树叶泊在风中,倒过来,就意境奇出了。写誓言:海誓山盟,倒过来,盟山誓海。因为换位,有一种错位美;因为颠倒,构成陌生美。

(3)虚实转化,意象丛生。

写村庄,直接说:“风吹过来/你在村子里呼吸”,不如“风从山那边过来/爬上你的脊背/你怀抱着村子安然的呼吸”。写认识一个人:“我认识你/了解你”,不如“你是一本书/让我打开/又关上”。

(4)打通内外,连接物我,达成

“物我合一”的想象和艺术的最高境界。诗人眼中,山菊花也许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人和一个人的命运:“山菊花/娇俏而创造性/你最小的女儿/一曲熟悉的小调/了然在胸/总被母亲哽咽着唱出”,这是渗透了往事的美与凄凉的吟唱,是少女温情的日子和粗砺的现实生活的碰撞。

诗人眼中,万事万物皆有情,皆是有生命的。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写作,得有这样的眼光才行。

以文学社刊为阵地,举办“打开想象,放飞青春”等诗歌专题写作比赛,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语言丰富了,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张扬!孩子们的脸上,不再是冷冰冰的,那在写作中绽开的生动、会心的微笑,会令人欣慰,学生的想象力会在欣慰中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