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

黄睿

身份证:44010519800524XXXX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乡村旅游作为十分关键的内容,给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着耦合关系。针对乡村旅游来说,可以让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美丽宜居的乡村建设得到推进,同时还能将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为此,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采取分析和不断的探索,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其中在实际经营规模上小,品牌化程度偏低,旅游开发不当以及乡土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在利益的分配上出现了不平均等情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乡村旅游发展要从品牌打造,规模上,乡土风情,利益分配等角度做出改变,要开发出多元素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同时针对乡土文化要进行挖掘,传承,保护等措施,让路径多拓宽,乡村旅游才能更好的发展,给我国的地区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奠定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不仅让乡村的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还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有所提升,当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有所促进,同时就业问题和农民的收入也增长,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内容。乡村旅游发展给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让农民致富,实现了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实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强的关系,属于共同的一项特征。美丽乡村的建设,给乡村旅游的环境打造的更加优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也给建设乡村提供了资金的支持。为此,二者存在的耦合关系要加以重视,同时探讨两者的耦合度以及耦合的协调性,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的重要措施。

1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旅游耦合关系

1.1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示乡村要将新动能有所发展,将产业的融合采取发展。与此同时,要建设休闲农业以及农村旅游精品的工程,要建设一批有自己特色的休闲观光园,乡村民俗,特色小镇,并且项目在设施上齐全,并且功能多样。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上以及资金、完善的基础服务和设施的支持。

1、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农村的贫困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当地最大的资源,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要加强绿色理念的发展,要全部落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红线守住。乡村旅游就是打造了生态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大量的游客。

2、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主要是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干部配置,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和教育事业上起到了保障,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得到了弥补。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业是结合了住、吃、行、娱乐等综合性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就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提供了基础的条件,不仅有资金的支持,还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地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1.2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乡村旅游给农村的产业结构和发展适度地采取了有效的调整。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的功能,其中有农业休闲观光,乡村民俗,休闲度假,采摘等新型的产业,同时将落后的产能有所淘汰,促进者农村产业的结构,实现了优化。

2、乡村旅游让乡村的建设更生态和宜居。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可以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气息得到优化,可以让现代城市人们享受放松和愉快的需求。其中,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让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同时贫困人口的积极性有所激发。通过经营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可以给农民的经济带来收益,很好的让农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构建了美丽宜居的乡村。

3、乡村旅游给乡土文化起到了保护的措施。乡村的振兴分不开乡土文化的振兴,在现代城市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文化正面临着冲击和危机,很多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的技能都消失。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让乡村传统文化得以恢复,将浓厚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

2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意义

1、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旅游是结合了农村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民宿文化等各种资源转化为经济的优势,让乡村旅游发展和扶贫有效地实现了融合,不但让农村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大大增加,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也巨大。旅游产业的优势是产业链条很广,经营的灵活性很强,带动力很强,同时门槛相对较低,可以让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吸纳。农民既是经营者、劳动者和所有者,可以参与到实际经营中,提供服务,土特产的销售等,另外,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可以获得租金,让土地、人力等公共参与到乡村旅游实际经营中。

2、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紧跟时代的步伐。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经济结构在多元化和机构治理方面有所完善,让传统文化有所恢复,让基础的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优化,其中乡村的风貌,文化素养和村民的精神得到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另外,农村的住房得到改善,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卫生厕所环境等日常生活细节得到大幅的提升,让乡村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与此同时,大量的游客,也让村民的思维和视野得到了扩宽。要想让服务的水平得到提升,村民就需要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让自身的就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有所增强,让精神生活丰富,农民才有高品质的生活,让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

2.2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实状况

1、旅游的开发问题。旅游开发过程中同质化现象非常的严重,乡村旅游的产品基本没有变化,所经营的项目单一,把乡村旅游当做只是品尝农家饭以及住民宿等简单的需求,让乡村产品的特色无法展示,游客在体验的项目上非常少。很多的地区乡村旅游有互相模仿、恶意竞争等情况发生。进行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时常有盲目开发以及商业化的开发问题,导致了村民的原始风貌受到损坏,将存在的艺术性和原真性大大破坏。另外,很多的旅游项目没有进行前期的调研,没有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导致了旅游项目缺乏可行性,乡村旅游的市场无法实现融合,给资源带来了浪费。

2、实际经营的规模小,品牌化很低。我国的乡村旅游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的比较晚,尽管游客的需求市场非常大,但是经营规模非常小。单从乡村旅游产品角度分析,都出现了一致的画面,都是农家乐和采摘等。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采取统一的指导和规划,与此同时,乡村旅游是以家庭作为单位,农民在市场的分析上缺乏,造成了乡村旅游项目重复性高,另外,打价格战,拉客等情况造成了恶性的竞争。

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措施

3.1多样化和特色化乡村旅游产品需要开发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已经有所转移,正向着人民对待美好生活的实际需求和不平衡的发展的方向转变。要想让人们的精神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就需要将市场需求有所明确,开发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二,针对产品的开发,要将特色化和体验性有所体现,挖挖掘当地的乡土气息和民宿风情等,让城市人们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与此同时,在景观的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加强,打造美丽宜居的田园风光,要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村落原有的景观和建筑风貌在保护上需重点关注,禁止大面积的建造人工景观,乡村的情趣大大减少。第二,要利用乡村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等资源的特点,让游客更好的参与到乡村活动和民俗活动中,同时学习本地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让游客的满意度大大提升。第三,乡村旅游的产品要丰富,让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不断的融合。乡村观光旅游要打造成以田园风光为主题。

3.2政府保障监管需加强,打造品牌化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多数都是属于自发性的,在规划和行业管理上没有统一化,造成了发展过程中水平低和恶性竞争。为此,政府要加强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次同时,在政策上要增加财政的支持力度,要采用资金补贴和减少税收等方式给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上的重要保障,要将融资的渠道有所扩宽,大力的扶持和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在旅游行业的约束上需要加强,在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上加大力度,让乡村旅游得到质量上的把控以及服务的有效监督,相关的体系构建和完善,让中国的乡村田园景区向着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针对存在的恶性竞争和一些不良的商家要采取惩处,将乡村旅游的环境得到净化,大力地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政府在从业人员的教育上要加强,让服务水平和从业技能得到提升。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强,发挥出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监督,让乡村旅游发展向着集团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去发展。

3.3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需强化

第一,要将本地独特的文化和内涵充分地挖掘,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要突出乡土文化的元素和地方的文化特色。第二,要将传统的乡土文化和传承的自觉性大大提升,让乡土文化不断的延续和得到传承,促进乡土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第三,乡土文化在活化上要将旅游项目进行带动,需要结合乡土文化的内涵和项目,核心是要提升游客的体验度,坚持乡土文化的特色性,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有所创新,同时要加入先进的技术,利用特色饮食、村落建筑、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展示,体现了乡土文化的活化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具有很大耦合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在乡村振兴的时代下,乡村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重点对国内乡村旅游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现实情况作出了全面的分析,旅游产品要多样化特色化,另外,在政府的监督上加强,大力地推进品牌化,在乡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上强化,在利益的平均分配和机制上要适度的提升,给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旭.开发“乡村旅游”势在必行[J].旅游学刊,19922):38-61.[5]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38-79.

[2]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70-73.

[3]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