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曲洪霞

曲洪霞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甚至造成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丰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更为有效地学习数学,达到数学学习的新境界。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不是谁教谁、谁跟谁学的过程,而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中,以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为载体,产生交互影响。也就是在操作、思考、验证等同化和顺应活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因此,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成新的不同于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处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生成障碍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探幽。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1创设情境氛围,期待互动生成

放着轻音乐的教室,摆着鲜花的讲台,装饰着学生小制作的墙壁、房顶,装点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环境,把师生带入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从而缩短了心理距离,有益于展开教学互动。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情境、模拟情境和日常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多向、自主、和谐、适度地进行人际交往。

2精心预设,应对互动生成

数学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应注重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要使课堂产生有效的互动生成应该以备课为抓手,做充足的预设。这样,在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时,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需求临时调整,临阵不乱,彻底摈弃以线性、严密、机械的方式构筑起来的教学流程。

3善于捕捉信息,促成互动生成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不仅要学会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也要及时敏锐的捕捉和恰当的处理错误的资源。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作出及时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4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数学与学生生活互动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因而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他们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只是模仿者。而要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长期以来,我们许多孩子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是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呢?我认为就是要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我们的数学课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计算公式和大人们编写的应用题等,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和难学。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巳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5独立思考,学生内心新旧知识互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产生个人见解,才能主动地参与交流,才能激起新的思考;只有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掌握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才能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如《小数大小比较》教学片段。先教学例5,由于学生接触货币比较多,要比较6.35元和6.41元,学生马上就能想到6.35元是6元3角5分,6.41元是6元4角1分,3角5分小于4角1分,所以6.35元小于6.41元。再教学例6,比较两个纯小数的大小,让学生从米尺上看出0.08米大于0.069米,并说明道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师只是稍加引导,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解答的过程中完成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清州镇李家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