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70例的临床疗效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70例的临床疗效体会

李岩峰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目的:探究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经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给予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牙周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140-02

牙周病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年龄越大的患者牙周问题越严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数牙周病患者不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导致该疾病成为我国成年人拔牙的主要原因[1]。我院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获得患者允许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7.13±3.04)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48.13±3.44)岁。

纳入标准:经过牙周探诊或X线检查,确诊为牙周病的患者;符合《牙周病学》诊断标准的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发病后接受了相关治疗的牙周病患者;经治疗后仍然存在炎症,菌斑未得到控制且病情仍处于活动期患者。

将以上两组牙周病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采用0.33毫米的结扎钢丝连续8字对松动的患牙进行结扎,根据牙间隙的宽窄进行绞结,在患牙两侧1~2颗健康邻牙附近停止。

观察组:采取固定矫治器治疗,根据标准方丝矫治器的粘接方式将普及型方丝弓托槽进行粘接,粘接牙数至双侧尖牙止,若患者的尖牙出现松动,则粘接至第一颗磨牙,根据患者牙槽骨骨折情况及两侧的基牙情况进行酌情增减。选取弓丝要求与方丝弓弯制相匹配,并回扣末端,避免对黏膜产生刺激。对牙位、整平牙列进行进一步调整,叮嘱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治疗三周后根据患者牙槽情况决定是否拆除固定矫治器进行根管治疗,平均4周至6周进行一次复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牙周病患者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疼痛评分。

疼痛评分采用数字疼痛评分表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患者无疼痛情况,1~3分表示患者有轻微疼痛但不影响其睡眠,4~6分表示患者有中度疼痛,对其睡眠具有一定影响,7~10分表示患者出现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牙周病患者的PLI、GI、SBI及疼痛评分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牙周病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牙周炎主要由于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入侵,导致牙周组织出现慢性感染,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及病理性移位是该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2]。牙周病的病情与患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病越晚则病情越严重。

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周病,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牙周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该治疗方式可以对个别牙间隙进行修复,同时钢丝结扎具有较高的牢固性,与其他治疗方式对比,钢丝结扎具有操作简便、美观度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钢丝结扎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极易出现损坏、脱落等现象,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对其进行修补与检查,从而影响患者的整体疗效同时会导致患者使用过程中舒适度下降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均可产生一定影响;从经济角度出发,由于治疗时间长,对患者的经济产生一定压力。

临床医学中固定矫治器已基本符合松动牙固定力学的要求,该项固定方式的固定位置的面积更大且更可靠,有利于对患牙的制动,对松动牙的冠根比例及侧向力具有调整作用,有利于避免牙齿出现扭转、移位及拥挤等情况[4]。在操作过程中避免了对牙周组织的二次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感,更有利于牙周病患者牙槽骨的重建。本次研究中患者经固定矫治器治疗后其疼痛评分为(2.58±0.73)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及疼痛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进一步表明,固定矫治器可以有效的预防牙齿的松脱,同时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损伤小且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具有不易松脱及疗效可靠等优势,更有利于牙周康复。

综上所述,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海云.固定矫治器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探析[J].吉林医学,2014,35(6):1265-1265.

[2]张静.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医疗美容,2016,6(2):78-79.

[3]宋小琴.强力粘接剂固定牙周病松动牙2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9):1166-1167.

[4]仲琳,陈青宇.牙周基础治疗与正畸疗法联用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