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与资料分析利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与资料分析利用探讨

陶素婷

陶素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地理信息工程分院

摘要: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的方法,对全国范围内地理国情普查的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江河湖海的分布情况、地形和地貌特征、土地覆盖率和土地的利用状况等等。通过分析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分析;利用

1引言

地理国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具体指的是地表自然以及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分布方式以及各个资料的相关资料。在我国国情国力调查过程中针对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地理国情的基本信息,能够全面了解地表的基本情况和生态状况,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2质量控制的思路

提起质量控制,现在大部分甲级测绘单位基本上都采用两级检查一级验收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比较成熟的产品,但对于地理国情普查这项工作而言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大家都知道,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做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减少反复、保证质量、提高效率,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前置,要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各个过程。

2.1做好技术培训

地理国情普查完全是一项新工作,无论是地表覆盖分类调查还是地理国情要素调查都与以往的工作虽有些类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培训,作业员、检查员,标准掌握不统一,认识不一致,成果质量必然难以保证。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开始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少数甲级单位的技术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并发了培训证书;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也对省内有可能参加这项工作的单位进行了培训,但这些培训涉及的人员比较少,时间也很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各作业单位还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技术学习与培训,特别是检查人员、作业人员通过培训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培训的内容重点有国普办下发的《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普查常见问题解答》、省普办下发的地理国情普查资料汇编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等。

2.2注重生产过程的规范性

地理国情普查,涉及地表覆盖分类调查、地理国情要素调查、专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等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又有若干个工序。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这些步骤、工序,合理安排生产、质检,环环相扣,稳扎稳打,工序间尽量少反复,更不能颠倒,否则会对生产和质量管理造成被动。比如,正常的安排应该是先收集、整理各种专题数据、地表覆盖采集、地理国情要素采集、外业调查、内业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每个工序完成后经过质检转入下道工序,整个项目成果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工序安排不合理,比如资料收集不及时,先采集地表覆盖分类、外业调查,等资料收集后又要再采集地理国情要素,还要进行外业调查,不但增加作业工作量,还增加了检查的难度,势必影响成果质量。

2.3重视首批成果的质量控制

经过培训,进入生产环节。对首批成果的质量控制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质量,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每个作业员的首件成果,每个工序的首件成果,每个测区的首件成果都必须经过检查。对首件成果的检查,可以是内部检查,也可请监理单位帮助把把关,通过对首件成果的检查,了解作业人员对标准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一些掌握的不太好的作业员还需进一步培训,以达到合格标准。对于测区的首件成果,在本单位完成检查的基础上,必须请监理单位、省普办进行检查,以便准确评价本单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技术水平和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只有通过首件成果的检查,才能大面积铺开作业。

2.4加强过程检查或监理工作

过程质量检查应该伴随着生产全过程,二级检查要求作业员、分院级检查均达到100%检查。但是否能做到,有时候很难考核。地理国情普查现在普遍采用具有轨迹记录的专用软件,在检查成果质量前先检查轨迹,如果能做到“三清四到”,则质量基本会有保障,对作业或检查时未能到位的地方,应该作为检查重点。分院级或有监理的普查项目,检查或监理人员应该做到时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或针对测区特殊情况作出补充规定,比如在散列式居民点独立房屋的表示,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界线不明显)绿化用地的表示,苗圃花卉生产基地人工草地的表示等等,都需要针对测区特点有专门的解释。检查或监理人员还需重视工期的控制,因为工期也是质量的一个方面,况且工期安排不合理,造成某些工序搞突击,也会影响成果质量。按照本人的经验,地表覆盖分类、地理国情要素调查、数据建库与统计分析、专项调查工作量之比为3∶3∶3∶1。

2.5成果验收

成果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是全新项目,验收的重点要放在检查资料完整性上,对照国普办、省普办和测区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各种成果资料是否齐全、检查记录是否完整、元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在此基础上按规定比例抽查成果、质量评定。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质量评定一般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地理国情数据元数据成果、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成果和基本统计成果。各种成果的质量元素(质量因子)、权都不一样,验收时对照相应标准进行成果质量评定。

3地理国情普查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3.1对影像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在地理普查过程中所利用的影像资料相对较多,而且各种影响资料中清晰度和分辨度都存在差异,而且现势性也存在差异。在普查过程中一般会选择现势性比较好的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利用更多信息,进一步将影响中的信息提取出来。比如说在选择过程中会优先选择1m分辨率和0.5分辨率的彩色航空摄影资料,这种摄影资料的清晰率以及可靠性更大,能够将地理国情的要素信息全面反映出来,从而有效的确定地表覆盖物的基本信息,满足地理信息调查需要。

3.2对基础测绘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在国情要素信息提取以及地表覆盖分类过程红基础测绘资料和国情普查影像(DOM)组合在一起的方式是最基础的。通常1∶50000的基础测绘资料可以将全国范围的资源覆盖,在应用这种方式时必须要定期进行更新,选择现势性比较好的方式,通过这一方式调查出来的结果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在大多数发达省份调查过程中会选择以1∶10000为基础的测绘资料覆盖方式,这种方式现势性好,也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数据方式,虽然这种方式下有些省份不能够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的现势性差异,但是仍然可以作为基本参考。在进行地级市测定时要选择大比例尺为基础的测绘资料,这种方式要进行定期更新,并且要选择现势性比较好的方法,这样所获得的数据也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一般地理国情信息分类码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严格,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规定的要求即可。

3.3对控制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1∶10000控制资料为省级基础测绘任务积累下来的控制资料,包括外业像控点、空三加密点、保密点。1∶50000更新形成的控制资料,包括外业像控点、空三加密点、保密点。二调控制点的点位大部分位于道路交叉口,很难在0.5m高分影像上转刺利用。二调控制点、1∶50000更新控制点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可利用的价值不大,主要依据1∶10000基础测绘控制点。

参考文献:

[1]汤育红.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2)

[2]李德仁,邵振峰,丁霖.地理国情信息的多级网格化表达[J].地理空间信息,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