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关于《中药鉴定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杨红兵

杨红兵(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从1977年至2003年,已有五版《中药鉴定学》教材面世。正待编著的下一版教材,应该在前五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鉴定学教材建议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374-01

SuggestionsabouttextbookcompilationofAuthenticationofChineseMedicines

YangHongbing

(SchoolofPharmacy,Hube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Wuhan430065,China)

【Abstract】From1977to2003,fiveeditionofAuthenticationofChineseMedicineswerepublished.Thenexteditionofthetextbookshouldbeinnovationandbreakthroughinsomeways.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reference.

【Keywords】AuthenticationofChineseMedicinestextbooksuggestion

1977年,由成都中医学院主编出版了首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协编教材《中药鉴定学》,供中药学专业使用;以此为基础,于1980年、1986年、1996年、2003年分别出版了第二、三、四、五版《中药鉴定学》教材[1]。各版教材都比前一版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药科研与生产的最新进展。目前,结合药典收载情况、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与教学实践来看,《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出版节奏、品种收录、内容取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正待编著的下一版教材,应该在前五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出版节奏

中药专业的诸多学科中,与中国药典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中药鉴定学。而药典自1985年以来,每五年更新颁布一次,以规范管理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中药鉴定学》教材是否也应该与药典同步,将修订出版的间隔年限定为五年,以便及时适应中药生产、流通、质量控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2品种收录

2.1种类(类型)。现行的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的种类(类型)包括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而历来《中药鉴定学》教材主要收载的就是药材以及少量的成方制剂,常常让人误以为《中药鉴定学》就是《中药材鉴定学》,结果导致学生对中药的内涵认识不足。可以将饮片、植物油脂、提取物和单味制剂作为相应药材的附药予以介绍。

2.2数量。拿《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来说,其收载的药材和饮片有615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47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1098种。而历版教材收载中药的品种总数均未超过410种[1](其中还包含数十种混伪商品),远少于同期药典的品种数量。学生在学完了中药鉴定学以后却依然对很多常用中药闻所未闻。因此,亟待增加《中药鉴定学》教材收载的品种数量。如八角茴香,九里香,九香虫,刀豆,等等,均应予以收载。

3内容与项目取舍

3.1总论中,主要内容应为中药鉴定学的含义、任务和中药鉴定的依据、方法等,辅助内容为影响中药品种和质量的诸多因素、发展史等。其它如中药的品种考证与整理,中药资源的寻找、开发与利用,中药的采收加工等,随着学科不断细致分化,已成为本草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任务;而制定质量标准等所涉及的学科不仅有中药鉴定学,更多的则是中药商品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管理学等。

因此,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可以简单地定义为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其任务主要就是鉴定中药的真伪和优劣;鉴定的依据包括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饮片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包括医院制剂标准)等;鉴定方法有四大经典鉴定法和其它鉴定方法(包括基因鉴定法、生物效应鉴定法等)。总论着重讨论的内容应为两个方面:中药鉴定的方法,影响中药品种和质量的因素。通过学习,学生对于中药品种和质量的概况,以及如何鉴定(鉴定方法、标准)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为掌握具体中药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各论中,极常用中药,如人参、三七、大黄、甘草等,参照药典的记载,从药材拉丁名到原植(动)物形态,从主产地到采收加工,从性状到含量测定,从性味与归经到贮藏,乃至附注等,力求内容详实,进行全面记述。一般药品,则重点描述来源、产地、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检查、含测和功用即可。少用中药、地方习用品、民族药以及部分附药等,能让读者对其来源、性状特征、功用等有个大致了解就行。

3.3尽可能多的应用插图,以方便学习、理解和掌握。如植物图、显微组织结构图、粉末特征图、薄层色谱图、化学结构式等,彩色、黑白、照片、绘制,只要清晰、准确,皆可。尤其是具有专属性的特征部位、显微特征、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等都应配置图片。

3.4对于一些非专属性、药典也早已不收载的理化鉴别项目应予删除。如乳香的苯酚-四氯化碳显色反应等。

总之,《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出版节奏、内容编排、品种收录等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完善,需要与中国药典,与中药的科研、生产、加工、流通实际,与鉴定新技术、新方法等更加紧密的结合,需要及时调整、处理好与其它相关学科或新兴学科之间的关系,充分反映教学实践、培养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杨红兵,石磊.浅谈《中药鉴定学》教材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当代教育研究,2004,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