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网调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论电网调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远

(漯河供电公司河南省漯河市462000)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的快速发展,调度运行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对作为电网运行中核心岗位的电力调度员来说,承担着电网运行的监视、控制、操作,以及事故异常处理,面临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这就对从事该岗位的专业人员从心理素质到个人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调度员的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技能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直接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效率及效益。因此研究电网调度专业人员的发展,对于提升电网调度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网调度;可持续发展;人员培养

调度专业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电力系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每时每刻电力系统中成千上万的信息和数据,都要汇聚到调度中心,。但目前调度专业现状却是不容乐观,调度人员思想僵化,没有活力,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看不到职业的未来,随着年龄老化,长时间的从事调度工作,精神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导致调度人员容易浮躁,无法安心进行工作,存在电网安全隐患。

一、电网调度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调度员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完善。人员需求前瞻性不够、招聘渠道单一、人才引进层次性不够,导致部分单位人员补充速度偏低,满足不了具针对性的用人需求。招录过程中专业部门与人资部门沟通不足、筛选机制不够有效等问题影响招聘效果。人员补充有效性因地而异,优秀人才资源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偏远地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留驻。部分单位对内部人才的储备不够重视。

2.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逐步实施调度集约化管理,电力调度员数量将急需增加,随着新员工加入调度部门,将完善调度部门的人员结构,但新员工需要经过一系列培训学习和选拔才能走上电力调度员岗位。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够规范,培训针对性不足,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对业务开展支持不够;培训资源集约化管理有待加强,培训资源分配不均衡。

3.由于调度员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其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行为管理要求特别高。电力调度员在电网中被定义为电网安全的最初和最后一道防线,涉及到安全这根“红线”,调度员的心理压力巨大,因此调度员不仅要求严格的专业素养,也对心理素质和排解压力的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但许多公司针对电力调度员的心理测试和心理疏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据悉,由于长期的生活不规律和高压力工作,目前已有较多电力调度员出现神经衰弱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趋于年轻化,有部分电力调度员仍不知道自己的症状,从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有对电力调度员的意识和心理培养的需求。

二、电网调度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1.科学配置调度岗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电网发展很快,电力电量四年翻一番,电网规模的发展也基本上与电力电量的增长同步,但调度中心人员配备却没有变化。地调组包括班组长一般只有10名调度员。只够应付调度值班工作,对于调度管理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因此调度管理工作都是由运方专职兼顾。而运方专职共三人,一人负责日常检修,一人负责新设备启动和调度管理、用户值班员培训,一人负责电网安全稳定分析、负荷预测、电能质量管理、网损分析,与国际同业比较,人员配备明显偏少。而且在地调,却没有专人对口负责,对正常开展工作很不方便。随着电力市场建设的深入,必须要对电力市场。电网经济运行进行专业分析的人员。因此调度中心也积极向公司争取增设置管理岗位,在降低一线调度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保障电力调度工作的顺利完成。通过增设经济运行、调度管理岗位,实现继电保护、自动化、电力通信等二次专业的重新整合,调度中心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专业管理更加细化。

2.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培训

调度中心原本是生产运行工区,其前身为调度所,厂网分开后,要求其行使更强的管理职能而变为公司直属的管理科室。但历史的原因造成人员管理意识滞后,市场意识淡薄,缺乏经营管理能力。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要求电网调度运行与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调度业务必备的专业理论、技能、实践经验和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电力市场知识,商品交易知识,有关电力市场的法律、法规、协议、合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围绕电力市场的建设,各专业间协调管理需要加强,运方专业与市场专业的分工,市场专业与调度专业的协调,继电保护、自动化、电力通信等二次专业的重新整合,对调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跨专业、懂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人员培训上,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多年来,在统一电网、一家管电的行业背景下,在严格的直线式、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下,我们在专业培训上己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一方面要保持好的传统,另一方面,要利用调度专业性强和跨专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尝试新的培训模式。通过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实现知识共享,增强组织学习能力,形成在工作中学习、茬学习中工作的氛围。从长远看,电网调度各专业人力资源状况的改善依赖于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方面能否实施有效的改革,打破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管理体制,制订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长期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企业现有职工存在工作拖拖拉拉、相互推诱、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企业没有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思想观念落后,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阶段,日常管理工作停留在以工作为核心的层面上,强调员工应该服从工作的需要,这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与决定性作用的思想相悖。因此针对这些情况,保障电力调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建立人性化考核机制

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一般都是要求制定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将这些目的和任务都转化为目标的形式,然后在协商的基础上将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甚至个人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断检查目标执行情况的方式激发部门或个人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最后根据目标的最终执行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从而激励执行方在下一个执行周期内更好地完成目标任务。一般来说由于电网调度的职责比较清晰,企业的总体任务目标比较好制定,而目标管理只有将企业目标通过分解变成每个更小单位的目标之后才能实现,任务分解的环节必须清晰合理,能够让接受任务的部门和个人接受。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查分析,往往造成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够全面,或与实际情况不够紧密。在目标完成和计划执行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针对这一情况,电力调度专业运行中,还需要建立针对性的考核机制,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同时,提升电力调度质量。

三、小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有电网就一足有调度,调度的重要性不能停留在口头,作为电网的中枢,其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建立保障制度,强化员工培养来促进电力调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慧新.论电网调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营销,2016,09:93.

[2]姚建国.中国特色智能调度的实践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17:16-20.

[3]辛耀中.智能电网调度控制技术国际标准体系研究[J].电网技术,2015,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