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

张蕊芝

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医院410300

【摘要】目的探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22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入选产妇的临床资料,探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其年龄、产程异常、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症、胎儿畸形、前置胎盘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症、胎盘因素、新生儿畸形。结论要以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为依据,对产妇进行早期检查、识别和诊断,并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高危因素;防护措施;护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产后严重并发症,危及产妇健康,甚至能导致产妇死亡,因此,要及时给予处理并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1]。本文探讨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防护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产妇135例,作为观察组,孕周38-42周,平均(37.2±2.1)周,其中初产妇83例,经产妇52例;剖宫产90例,阴道分娩45例;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内,共113例,占比83.7%,其余22例(16.3%)发生在产后2-24h;产后24h内出血500-850ml者61例(45.2%),出血量在850-1000ml者53例(39.3%),≥1000ml者21例(15.6%);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223例为对照组,孕周38-42周,平均(38.3±2.1)周,其中初产妇135例,经产妇88例;剖宫产149例,阴道分娩74例,两组产妇在孕周、产次、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2版)产后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胎儿娩出后2h内阴道出血量大于等于400ml或24h内出血量大于等于500ml。按照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1.2.2研究方法比较两组产妇的相关影响因素,如产程异常、孕产次、年龄、胎盘原因、凝血功能、是否妊娠合并症等,评价这些因素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对多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²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单因素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其年龄、产程异常、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植入、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症、胎儿畸形、前置胎盘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多胎妊娠、巨大儿、子宫腺肌病均能使子宫水肿变性或子宫肌纤维伸张过度而对产后子宫收缩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延长胎盘娩出时间,进一步影响子宫收缩,同时由于胎盘不能及时娩出而使得血窦开放,明显增加了第三产程出血量[3]。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宫缩乏力引发的产后出血给予了高度重视,也为减少产后出血尤其是宫缩乏力出血作了大量工作,如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性采用宫缩素促进子宫收缩、对高危产妇产前静脉推注钙剂等诸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率。

临床实践中,凝血功能障碍者产妇并不多见[4],不过,如果明确产妇有凝血机制障碍,则其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非常大,如果产妇再合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疾病,则其发生胎盘早剥、妊高征的几率极高[5]。针对此类孕产妇,务必首先要积极治疗其合并症,密切监测器凝血功能,以确保产妇分娩时的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及凝血时间均正常,以防止出现产后出血。

同时,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6]。因此,剖宫产次数间接地成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所以,针对有剖宫产史的孕妇,产前检查时要密切观察其胎盘位置,针对前置胎盘孕妇要及时制定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针对胎盘粘连者则可进行手取胎盘,针对胎盘植入孕妇则需行子宫切除术,以避免产后大出血。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畸形对产后出血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可能与生育畸形儿后产妇有严重沮丧、抑郁等不良心理有一定关系,因此,低于此类产妇,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理性面对现实的信心,以平稳度过围产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处理产后出血时,要本着首先保证产妇生命体征平稳的原则进行,有条不紊的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措施,对于出血量过大严重威胁产妇生命情况,要当机立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

综上所述,要以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为依据,对产妇进行早期检查、识别和诊断,并及时制定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率。

参考文献:

[1]彭婷,周远鹏,耿秋莹,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三级预防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350-353.

[2]丰有吉.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0.

[3]刘兴会,陈锰.重视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7(6):521-523.

[4]付翔.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35-238.

[5]官爱萍.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08):45-46.

[6]李春莲.浅谈诱发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