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张桂英

河南省军区郑州第一干休所450002

摘要: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与体检中心。收集时间为2014年5~10月,共140例患者。选取4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1,选取50例脑梗死的患者为实验组2,选取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应用罗氏C8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1和实验组2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在其预防、治疗、病情监测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心脑血管疾病;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与体检中心。收集时间为2014年5~10月,共140例患者。实验组1:已经确诊为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一般性心血管疾病患者20例。实验组2:已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健康者50例,其肝肾功能、血糖皆正常,并且无各种急性、慢性疾病。三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标本的采集处理

所测试样本均于清晨8∶00,空腹8~12h后采集静脉血样,血样置于分离胶试管中,并在2h内分离血清,于当日上机进行检测。

3、仪器与试剂

3.1上海飞鸽牌离心机,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3.2HCY试剂盒即用型;R-1:S-腺苷甲硫氨酸、还原型辅酶Ⅰ;R-2:α-酮戊二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腺苷脱氢酶。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二、结果

实验组1,实验组2的HCY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1、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

人体内Hcy的来源是必需氨基酸-蛋氨酸(Met)的脱甲基作用,此过程产生2个中间化合物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AdoHcy)。因此,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体内一碳单位代谢的一个正常中间产物。研究表明,体内甲基团的利用主要存在肌酸形成反应中,它消耗的AdoMet比所有其它的转甲基反应的总和更多。Hcy主要参与甲基转移的代谢,Hcy体内代谢包括4条途径:

甲基化途径。在甲基化途径中,Hcy接受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转化为甲硫氨酸,后者经活化生成AdoHcy,而AdoMet是一个活泼的甲基供体,是体内超过115种转甲基反应的重要甲基供体,包括DNA、RNA及脂质,常见的DNA甲基化(DNAmethylation)即以AdoMet为甲基供体,由甲基转移酶催化形成,是一种重要的表观修饰,在基因表达和调控中担当关键角色[2]。

转硫化途径。此条途径是甲硫氨酸(Met)代谢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硫原子转化为半胱氨酸(Cys)。转硫反应主要发生在肝和肾脏,Hcy与丝氨酸在胱硫醚合成酶(CBS)的催化下,以VitB6为辅酶,缩合成胱硫醚,继而在γ-胱硫醚裂解酶催化作用下,仍以5-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胱硫醚裂解为半胱氨酸和牛磺酸,半胱氨酸硫原子经过大量酶促反应氧化为硫酸盐,其中大部分作为尿无机盐从体内排泄。这是一条不可逆代谢途径。

甲基化替代途径。甜菜碱可提供1个甲基与Hcy反应,再甲基化为甲硫氨酸。

Hcy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在体内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2、在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具有代表性。在患者病情较轻微时,如果能够及时进行相关的药物干预,进行预防严重疾病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现在本院的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中,已经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作为此类患者的常规检查,并在医生与患者中获得了高度的认同。

3、虽然在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中,同型半胱氨酸测量值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说明脑梗死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值一定高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检测过程中,会有较高测值的发生,有时同型半胱氨酸数值会达到70~80μmol/L,结合临床患者症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的患者,病情越重,治疗的难度也相对较高,患者的预后相对来说较不好。

4、在实验组1中,心肌梗死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测值明显高于一般的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值越高,患者的预后越是不好。说明在疾病的早期检查同型半胱氨酸,如果测值较高,在进行适当的药物干预后,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病情,甚至避免严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5、同型半胱氨酸是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可以释放到血液。维生素B6、B12和叶酸是人体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所必需的,缺乏这些物质可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机体蛋白质代谢时合成的氨基酸。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与这种氨基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增高有关。所以在日常应该低脂饮食,注意维生素和叶酸的摄取,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6、同型半胱氨酸99%在肾脏代谢,70%经肾脏清除。所以在肾脏疾病患者中,应注意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以避免继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7、同型半胱氨酸的致病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强血小板功能,因此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8、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期间,可以通过检查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3]。

9、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通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却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检测意义可能更大。在营养不良患者和吸收不良的老年患者也应该注意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在使用某些药物(如卡马西平,甲氨蝶呤和苯妥英等)也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

参考文献:

[1]王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病相关性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1):54-55.

[2]陈定中.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7):63-64.

[3]廖家杰.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07):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