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维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PICC的维护

陈丽琼

陈丽琼

(云南省弥勒市人民医院652300)

关键词:PICC;护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374-01

PICC导管维护技术包括更换PICC穿刺点敷料、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冲洗导管,目的是预防导管的感染,保持导管通畅。现将PICC的使用与维护报告如下。

1(1)PICC导管维护标准流程的制定参照《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PICC维护指南,并通过查阅有关PICC导管维护知识方面的文献。

(2)洗手、戴口罩、帽子,核对病人信息,测量臂围。

(3)评估患者: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导管有无移位,贴膜有无脱落、潮湿、污染等。

(4)揭除贴膜:患者穿刺手臂下垫一无菌治疗巾,撕贴膜时用手固定住穿刺点,以O角度将四周揭开,由下往上揭去原有贴膜,避免从上至下将导管拔出。

(5)皮肤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3次,顺逆顺先用75酒精消毒周围皮肤,距穿刺点0.5cm,再用0.5%碘伏消毒,方法同上自然风干(不得吹干或抹干)。消毒面积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

(6)导管如有脱出,严禁人为移人体内。

(7)固定导管导管外露部分调整呈S、U形弯曲,透明贴膜固定导管全部。粘贴贴膜时先沿导管捏压贴膜、再将整片贴膜贴好。贴膜上注明换药日期及时间。

(8)更换肝素帽时严格无菌操作。

(9)冲管及封管:遵照标准程序进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及暴力冲管,输入与肝素不相容的药物前后先予生理盐水冲管、再用5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封管液量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

(10)换药频率:透明贴膜在导管置入后第1个24h更换、以后常规每周更换1次。出汗、局部皮肤感染、油性皮肤每周更换2次,敷料松脱、污染、破损时随时更换。

(11)记录:PICC维护记录单上登记日期、导管刻度、臂围,流速是否通畅及维护状况。

(12)宣教:发放PICC导管维护处方,告知下次维护时间,每周电话回访1次。

2PICC监测

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红肿、瘀血、过敏,并用手触摸沿导管走行的皮肤有无变硬、测量穿刺点及穿刺点上10cm处臂围,观察外留导管的刻度、并与记录对比。观察患者双手情况,皮肤颜色,寻问有无肿胀、麻木检查导管接口是否衔接紧密。检查患者活动情况。

3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人员在戴口罩、手套情况下进行,动作要轻柔,揭去敷料时,以0角度自下而上去除敷料,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用无菌镊子轻按导管,拿掉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从内到外环形消毒,顺、逆、顺,面积为上下10cm×10cm,待干后,用无菌贴膜固定。穿刺后第l天根据局部渗血情况、如果渗血量湿透棉贴中间纱布应更换,一般穿刺后24h更换敷料1次,穿刺3d内如无渗血、红、肿、热、痛,尽量不换药,以免减少对穿刺点的刺激,不利于愈合,以后每周换药1次,如发现贴膜被污染、渗血、潮湿、脱落、卷边随时更换,观察穿刺点局部情况,如出现红肿、热、痛应酌情处理。或用痊愈妥等新型敷料,并将以上情况作记录,严格交接班。

4导管固定

为防止导管打折、受压及脱出确定导管外留长度,将体外管道以S型或u型固定于体表,让患者屈肘,全程无死折。穿刺点处沿静脉走向留1.5cm直行,先用一条窄贴膜固定穿刺点上的管道,将管道与可来福连接处使用胶带缠紧,根据穿刺点情况选敷料,消毒待干后,以穿刺点为中心,用无菌贴膜固定,单手贴敷料,体外导管完全放于透明膜下,以免感染。并将肢体相对固定。严格观察外留导管长度、以免造成脱管,可使尖端在静脉瓣处或弯曲处,影响输液及静脉回流,如向内进、可进入心房引起心率失常也可引起血液感染,如导管在血管内弯曲,可引起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5用肝素盐水封管及冲管

由于PICC管腔细,为防止血液回流及管腔内血栓形成,每次输液前、结束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成人10~100U/L、儿童1~10U/L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冲管时要注意压力和速度、不可用暴力,以防导管断裂。

6预防静脉炎及血栓

PICC置管后、由于上臂的红、肿、疼痛、静脉炎造成患者不愿意接受、影响治疗。我科采用热毛巾热敷,并嘱患者握拳、摆臂。每日测量臂围(既穿刺点处及穿刺点上10cm处)并与记录进行对照,沿血管走行有无红、肿、硬及两手的皮肤颜色,摸时尽量定人,以此来判断静脉炎及血栓的形成,尤其臂围超过2cm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可以做超声。对长期留置患者,如臂围增加,而沿血管走行及局部无变化,应给予患者测体重,看是否因体重增加而引起的,必要时做超声。穿刺后可沿导管走行外涂喜疗妥或水胶体等新型敷料、涂时动作要轻,手肿时,可大面积厚厚的涂喜疗妥。

7导管阻塞的处理

每天严密观察输液滴速并与以往对比。滴速减慢时,检查、调整患者体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管,纠正导管前端位置,若冲管遇到很大阻力或冲管后滴速无改变、液体不滴,应遵医嘱签知情同意书,用5ml注射器抽含5000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ml接三通管,用轻柔手法反复回抽注入,将尿激酶在导管内充满,停留30分钟至1小时后抽出。若未通,可反复3次,仍未通可拔除PICC管

8指导患者带PICC导管的护理

指导患者穿宽松衣服,以免衣服过紧影响术肢血液循环。如洗澡、用保鲜膜包住术肢,两端用宽的松紧带缠住,洗完澡后,局部擦洗术肢。夜间为防止贴膜脱落、尤其出汗的患者、应用弹力绷带或袜子固定、观察有无回血,对比双手皮肤颜色、如有异常立即回院。嘱继续握拳、摆臂、睡觉时避免压PICC侧肢体,尽量抬高。

9.PICC拨管的处理

当患者化疗结束或阻塞等原因必须拔PICC管时,应按插管时的体位轻缓拔出导管,不要用力过猛,防止导管断裂。导管拔不出时应用热水袋或毛巾热敷半小时再缓慢拔出。拔出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按压、包扎,以免形成漏道,空气进入血管,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还要检查导管的长度及完整性,必要时可将前端剪下进行细菌培养。每天观察穿刺点情况,72小时后去除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