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张福杰于登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张福杰于登峰

张福杰于登峰

张福杰于登峰(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258-02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壶腹重建对超低位直肠癌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近年来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明显增多,且有年青化趋势。其中肿瘤位于距肛缘4-7cm的患者,在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后,出现便次增多,排便控制功能较差,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因受残留乙状结肠长度影响,制作“J”型结肠贮袋困难。我院采用残留结肠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代替直肠壶腹,获得满意效果。方法我院选自2007年到2010年间4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选其中23例行结肠壶腹重建术,为重建组。另23例患者不行结肠壶腹重建为对照组,术后6个月跟踪随访排便效果,评价内容包括人工软便存留时间、液体便存留时间、排便功能、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显示重建组人工软便和液体便存留时间优良率分别为92%和84%。而对照组分别为61%和43%,P<0.05,且重建组排便功能、直肠测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结肠壶腹重建有效提高超低位直肠Ca患者行结肠直肠癌切除术后的排便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直肠癌直肠壶腹重建术

我院在多年的直肠癌治疗中,手术技术有很大进步,使更多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有较大提高。为了解决术后排便频、排便功能控制差问题,我们进行了直肠壶腹重建术,并评价其对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自2007年至2010年间46例肿瘤位于距肛缘4-7cm间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且术前无其他肠道疾病,排便功能正常,术后能保住肛门括约肌。分两组各23例,两组男女比例及肿瘤距肛缘距离平均值相近,一组行直肠壶腹重建为重建组,另一组不重建直肠壶腹为对照组。

1.2手术方法经腹直肠癌切除术中行直肠壶腹重建术

常规取截石位,正中右侧绕脐切口,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HE)并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游离直肠于肿瘤下2cm,用闭合器切断直肠,并在肿瘤上5cm切除病变肠管,乙状结肠断端缝合包并固定吻合器头,在距合包上3cm处,在乙状结肠带上向远离断端方向纵行切开浆肌层深达粘膜下层,长约2.5cm。再间隔1cm在乙状结肠带上切同样大小深浅切口,并将两切口纵行缝合,直肠壶腹重建成功,再用吻合器吻合两断端。

1.3术后肛门功能评价请术后6个月患者入院随访,让患者排空大便后,用200ml注射器,将较钡剂200ml注入患者直肠,并让患者自由活动,最大限度控制不便,在排便前拍骨盆正侧位片,并记录憋便时间后排便。间隔2小时待钡剂排净后,再用200ml注射器向肛门内注入200ml温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最大限度控便时间。并统计患者近1个月内每日排便次数,然后根据患者近1个月每日排便次数,控便能力,对便及气体控制及感觉进行评定。

优:每日排便小于3次,干便能自主控制,大于2小时,无便失禁,能区分排便和排气,括约肌收缩力强。

良:每日排便4-5次,干便能控制但≤2小时,稀便能控制但可溢出,可区分排便和排气,括约肌收缩力弱。

差:干稀便均失禁,不能区分排便和排气,括约肌收缩力差。

1.4统计学方法直肠壶腹重建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钡剂和液体便控制停留时间测试发现直肠壶腹重建组总优良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62%,P<0.05,且X线示直肠壶腹明显形成,有很好存便功能。

重建组和对照组比较

每日大便次数干便控便>2小时干便控便<2小时

不失禁能区分

排气排便失禁

<3次4-5次

重建组(23例)172154203

对照组(23例)41059149

直肠壶腹重建组和对照组括约肌功能比较(直肠测压)

直肠壶腹重建组对照组P值

静息压(Kpa)2.3±0.61.8±0.5>0.05

最大耐受压(ml/Kpa)70.5±4.358.4±5.6<0.05

顺应及耐受压(ml/Kpa)19.2±1.813.5±1.6<0.05

收缩压(Kpa)5.9±0.75.2±0.6>0.05

3讨论

超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距肛缘距离小于7cm。按传统术式应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但近年随着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及吻合器应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的开展,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发现,术中切除大部分直肠,行乙状结肠和直肠残端吻合后,直肠容量明显减小,存便功能和控便功能差,患者出现便次增多,稀水样便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经近多年研究发现,术中行直肠壶腹重建术,扩大了新直肠存贮空间,使大便在体内停留时间长,便于水分吸收,大便成形,进而改善了控便和排便功能,解决了腹泻、便频、控便能力差等情况。

总之,在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中,行直肠壶腹重建,能增加新直肠存便功能,使患者控便能力增强,便次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郁宝铭.当前对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对策[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7(2):87-89.

[2]张本寿,林子豪,李增南等.结肠成型袋与结肠型袋[J].改善直肠术后排便功能的比较.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6):4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