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汪源远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对于变电站而言,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作为变电安全管理工作体系的根基,只有加强建设,才能成为变电系统安全运行的保证。文章首先针对变电运行环境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作出分析,而后进一步就如何推动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质量提升加以讨论。

关键词:变电;运行;现场管理;安全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配电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特别关注。当前我国变电站体系的发展,因为信息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开始朝向远程控制的方向迈进;加之我国社会环境中对于电力的需求日渐发展,电力网络也随之不断发达,很多细枝末节的变电站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人员维护,因此无人值守变电站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中的重要形态。但是对于无人值守变电站而言,远程控制能够有效实施的重点,一方面在于数据获取和控制终端工作的有效性,另一个方面,正常的人员维护仍然不容忽视。这就形成了与广义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有所不同的现场安全管理。所谓变电站运行现场安全管理,则是强调变电站实体运行环境中相关细节的管理,而非通过远程技术手段来获取相关设备以及环境的特征数据,而后进行判断,再实现最终的远程控制。可以说,变电运行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变电站宏观安全管理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的根本所在,因此不容忽视。

一、变电运行安全风险分析

变电运行安全风险,一方面来源于变电站维护工作中,或者日常运行操作中人为出现的失误,另一个方面,则是源于无人值守变电站中因为遥控而产生的安全隐患,诸如拒动等,都是造成变电运行安全风险的原因。而想要对这些风险实现有效管控,首先应当对其展开深入剖析,唯有知己知彼,才能获取良好的控制效果。针对存在于现行变电站系统中的风险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存在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误操作

误操作是变电站日常操作或者维护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来源之一,会直接带来指向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的威胁,并且为电网带来不利影响。诸如带电挂地线、带地线合闸、带负荷拉闸、二次压板投切错误保护误动等往往造成设备严重损坏与电网大面积停电,引发电力安全事故。对于误操作的控制和预防,需要重点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才能实现改善。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以及操作对象的诸多属性,不仅能够实现正确操作,还应当能够对误操作产生的后果进行妥善处理。

2.误许可

工作人员进入到变电站中进行工作,通常需要办理工作票许可手续,从数据平台上对相应的设备进行解锁,允许其操作。通常实在倒闸之后,依据工作票签发人提出的安全措施要求完成现场布置,而后进一步与工作负责人共同对所有安全措施进行逐项核对,一次性打开检修过程中需要开启的柜门、网门等,使用验电器对停电检修设备进行验电,双方确认无电压后正式许可工作票。最后则是需要监督执行二次安全措施票、加装临时检修接地线、打开需试分合的设备锁具等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围栏装设不合理,或者未能履行无电压确认验电手续,又或者没有一次性打开所有网门、柜门双方进行检查确认,以及其他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会带来风险。而想要消灭这些风险,则必须严格履行工作票许可手续,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3.设备隐患

变电设备自出厂开始,经运输、安装至入网运行,受自身制造质量、运输保护、安装工艺、试验、操作、运行环境、维护水平等等因素影响,其工作状态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特征,对应的也会存在不少工作过程所带来的缺陷。如果能够对这些却休闲进行严密监控很管理,就可以消灭于无形,但是如果变电维护工作人员未能有效实施日常监控,这些设备隐患就很容易招致威胁。

二、切实加强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变电运行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但是想要对其实现有效管控,也并非毫无可能。鉴于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本身在变电系统安全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加强建设,推动优化变电运行现场的可靠性:

首先,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对于这一方面而言,主要是将各项工作从安全制度方面予以明确规范,确保凡事有章可循。不同的任务以及对应的职责必须落实到岗位之上,并且进一步映射到人。除此以外,还必须对变电运行现场的管理工作任务进行明确,具体而言,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一,监控电网环境以及变电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好现场巡视与一次、二次设备的基本维护,对于发现的设备缺陷与隐患进行有效的确定和处理。其二,需要依据调度指令,准确、有序、安全的完成电网倒闸操作任务,避免误操作等相关问题的发生。其三,则是不断完善工作票相关手续,为站内的其他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除此以外,还应当依据规程规定做好突发的异常与事故处理工作,确保对电网影响最小、处置过程迅速合理。

其次,完善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制度的建设,对于变电运行现场安全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源于变电运行现场本身,只有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安全的工作环境,而这些秩序和环境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只有加强制度的建设,并且通过制度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才能实现对于变电运行现场安全水平的加强。具体而言,相关的制度包括三个方面,即岗位职责、设备巡视、操作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制度是工作人员展开行动的基础,也是工作过程中明确权责的基本依据,只有明确分工,从管理岗位到技能岗位都加以厘清,才能进一步展开有效的变电运行现场维护工作。设备巡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出依据不同设备运行工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巡视检查的行为规范,根据规定对备用设备、备用运行方式进行定期的运行轮换。这一方面的制度,旨在最大可能地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和不足,从而实现尽早处理,提升变电系统工作稳定水平。最后,变电工作票与操作票管理制度主要是从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确保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设备的安全。对于这一方面的制度,需要不断分析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并且展开优化,必须将“两票”制度落实到底,才能确保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的落实。

最后,加强设备技术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的根本在于技术,只有加强设备技术层面的认识和管理,才能展开更为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必须严格执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一二次设备现场运行规程、红线设备管理制度、防误装置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规程和制度的落实,来实现变电运行现场安全整个环境的安全水平提升,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故障、隐患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三、结论

想要切实提升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还应当加强必要测试,及时发现不同设备存在的隐患。除此以外,虽然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注重现场考察,但是大数据的必要支持同样不容忽视。通过数据的采集,很容易发现存在于数据控制系统中的不足,作为变电运行现场安全管理优化的线索,这一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只有每一个细节都得到加强,才能切实形成推动变电系统安全管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小银.浅谈变电运行管理及运行事故的处理与防范[J].中国科技博览,2012,(14):32-33.

[2]卢燕飞.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其事故防范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