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化”建设在火灾预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 2

浅谈“四化”建设在火灾预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王海龙

临夏县消防大队甘肃临夏731100

2017年2月18日,吴振坤总队长在全省视频点名会上,正式提出防火工作“四化”建设的概念(执法规范化、管理网格化、单位户籍化、宣传社会化),并要求各级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作为一名基层大队的负责人,如何围绕这一总要求,结合当前新形势,抓好全县的火灾防控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四化”建设在防火工作全局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实现路径,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重大现实意义

客观而言,在执法规范化、管理网格化、单位户籍化、宣传社会化建设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从力度和成效而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需要。吴振坤总队长在全省层面首次系统的提出了“四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并强调,“四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回应广大群众消防安全关切的迫切需要,是大力转变火灾防控模式的必然选择。“四化”内容相辅相成,点面结合,互为补充,构成了防火工作的有机整体。相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是防火工作的主抓手和主推手。

(一)执法规范化是消防监督执法的永恒追求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公平正义”、“保障人权”等现代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越来越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期待越来越迫切。公安消防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的组成部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在各项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贯彻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纠正执法不规范带来的种种问题,减少执法行为的随意性,使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遵循法定要求、体现法治精神。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始终明确消防监督执法这一核心职能,持之以恒抓好执法工作这个关键点,全面提高依法履行职责能力,增进群众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满意度。

(二)网格化管理是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有效载体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单靠消防部门一家是无法完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警力不足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破解基层消防工作断层,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管理模式粗放等一系列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消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因此,充分依靠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以社区为单元,在乡镇人民政府以村组为单元,划分若干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村)民楼院、村组实施动态管理,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管理网络,显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三)户籍化管理是督促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的有力抓手

《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明确规定,消防安全工作由单位全面负责,落实主体责任。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绝大多数火灾都是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的,主体责任不落实已成为消防监督管理的一大顽症,给消防部门的执法、监管、服务带来重重困难和繁重任务,如大包大揽式、保姆式管理,导致消防部门执法疲惫不堪,剃头挑子一头热,费力不讨好。实行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通过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记录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三项”报告备案制度,推动单位切实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最终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给消防部门日常监管、指导服务提供了可视化、可溯性的信息互通平台,提升了消防监督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杜绝了盲目和重复检查。

(四)社会化宣传是决定消防工作成败的关键方面。

俗话说,消防工作,宣传系于一半。近年来,为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我们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提升消防安全技防物防水平。但从实践来看,不少技防物防设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就是人的因素。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漠视忽视消防工作,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开展社会化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就要充分借鉴整合宣传资源,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加大媒体消防安全公益宣传的力度,提升公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进一步夯实消防工作的群众性基础,全面启动全县乃至全省社会面大培训工作,在政府层面举办分管市州长、县区长、乡镇长消防安全培训班,在公安系统举办分管局长、派出所所长、基层民警消防安全培训班,掀起消防大培训热潮,推动实现火灾形势持续平稳。

二、问题短板

(一)认识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固守传统管理模式,消极对待“互联网+”新管理模式。总认为传统模式简单方便,殊不知,传统模式虽简单方便,但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为“科技强消、科技强警”战略带来崭新变化,在消防监督管理中主动引入“互联网”模式是大势所趋。

(二)行动不够迅速。正因为对“互联网+”引入社会管理领域创造的新管理模式,诸如户籍化、网格化、智慧消防、手机APP软件等方面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抵触心理,导致开展工作踌躇不前。当然,这有部队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

(三)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当前,防火工作面临的任务艰巨繁重,涉及到的信息统计、数据分析、技术指导、协调推进、跟踪服务、事件处置头绪很多,客观上对防火监督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措施建议

(一)加大“四化”宣贯力度。“四化”建设对于防火工作全局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四化”建设是工作导向,也是工作理念,必须持续抓好宣贯工作,使广大防火干部认识到抓好“四化”建设就抓住了防火监督工作的根本,牵住了防火监督工作的牛鼻子。

(二)高站位系统谋划部署。“四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把“四化”建设工作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高站位部署推进,有利于从全局把控防火监督工作的主线,有利于厘清广大防火干部的工作思路,有利于实现消防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

(三)分层梯次推进“四化”建设。当前,“四化”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但从具体实践来看,有的推进有力,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有的刚刚实体化启动,正按时间节点深入推进。“四化”建设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客观存在,在推进“四化”建设方面,区分层次、划分阶段、梯次推进,有利于“四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四化”建设的成果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