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理论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基于激励理论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优化

龚楠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稷山县供电公司山西省041000)

摘要:电力企业生产进入崭新阶段,安全管理也面临深化调整机遇,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对确保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针对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激励员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较系统的关于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激励;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1激励理论内涵

激励,就是通过管理工作设定的一定条件刺激人的需要,使之围绕组织的目标方向接受引导和强化,激发其实现工作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组织目标,达到预期管理效果。激励的真实意义就是要开发人的行为资源,强化人的能动行为,推动行为方向朝着组织目标接近。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激励的目的就是公司根据上级安全生产目标,提出员工的工作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手段将员工个体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激发起来,产生一个与公司目标一致的自觉期望的目标,继而为之不遗余力地奋斗。

2电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2.1安全意识淡薄,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员工自身素质不够,安全意识也较低,很容易出现马虎大意的时候,安全隐患时刻都会发生。另外,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心情都会影响到员工的安全意识,而且电力企业员工都直接参与第一线的工作活动。在平时工作中,一旦出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员工的安全意识会随之下降。电力企业生产属于高危安全等级,员工出现细微差错,都有可能酿成事故。电力企业安全事故发生,不仅会造成生产停滞,还会对众多生命财产形成威胁,其后果之严重真的是不堪设想。

2.2隐患识别欠缺,除险能力不足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些员工受技术、技能、安全意识等因素制约,对生产中的一些安全隐患难以主动觉察,识别隐患能力欠缺,也为生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员工专业技能存在短板,除险能力也显得很乏力。电力生产设备故障是最常见安全隐患,员工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隐患危险指数就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无法识别的危险因素,很容易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对人身构成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

2.3安全制度疲软,监督管理不力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一个管理环节都非常重要。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是电力企业最重要工作。电力企业大多都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可由于缺少强力监督,很多管理制度沦为一纸空文。由于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短板,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员工不能百分百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环节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企业监管部门不能对违章操作不能强力干涉,对安全责任不能及时追究,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必然结果。一旦出现管理漏洞,安全隐患必然会集中爆发,给员工和企业带来不可承受之损害。特别是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乏力,促生更多安全生产隐患。

造成此类情况的发生,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造成工作随意性强,安全意识淡薄,在重复性和常规性的工作面前不能保持长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理论恰恰是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引入激励理论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并保持安全意识。

3激励理论管理方式

3.1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把员工的需要和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每个电力企业都应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根据这些安全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并实行严格的考核,以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安全生产目标的分解必须基于对基层岗位的实际调研和对目标本身的充分理解。否则,过高的目标会让员工觉得不可能完成,继而出现受挫和抵触心理,降低工作效率;过低的目标会让员工在工作之后没有成就感和自豪感,久而久之,对目标的完成完全基于习惯,缺少了专注,很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误操作。

3.2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是指利用模范人物的优秀思想和良好的行为来感染或影响其他员工,使员工通过感染自觉地接受模范人物的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人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树立榜样要选择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确有突出表现、在员工中有较高声望的人,并且在各个岗位和各个阶层都可以树立榜样。为了榜样作用的最大化,可以对榜样的事迹广泛宣传并给予榜样明显的使人羡慕的奖金。丰厚的物质奖励和无形中受人尊重的奖励和待遇可以提高榜样的效价。同时,管理者还应该关心榜样的不断成长,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前进。

3.3竞赛激励

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竞赛,激励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竞赛对员工既有压力也是动力,能激发员工的进取心,激发员工的潜能,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从而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

3.4惩罚激励

即通过对员工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表现给予否定与批评的一种激励方式。惩罚激励会给人们“不要这样”的信息反馈,促使人们改弦易辙。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是人们的内趋力的一个源泉,它可以增强人们的反应强度和导致内趋力的提高,同时惩罚还能教育他人,对组织成员起到约束作用。这一激励手段运用得好,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惩罚激励也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在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不可或缺,必须同时兼顾,在精神激励的同时尤其应强调物质激励。

3.5荣誉激励

荣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激励手段,它主要是把工作成绩与晋级、提升、选模范、评先进联系起来,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标定下来。荣誉可以成为不断鞭策荣誉获得者保持和发扬成绩的力量,还可以对其他人产生感召力从而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荣誉激励的具体措施有:(1)开展优秀员工评比活动;(2)给予员工非业绩性竞争荣誉;(3)颁发内部证书或聘书;(4)借助荣誉墙和企业年鉴来激励员工;(5)以员工的名字命名某项事物;(6)进行奖励旅游;(7)对后进员工进行荣誉激励。安全生产岗位重复、枯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荣誉激励对员工的激励有效性的扩大化。小范围的荣誉都可能大大激起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其在工作岗位保持恒久的新鲜感和挑战性,对于安全生产作用明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要将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要求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杜绝违反安全制度的行为发生。电力企业要加强激励理论运用,提升员工识别安全隐患和除险能力,它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活动,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兵.前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创新思路[J].科技资讯,2013(22).

[2]赵栓平.探索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