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及护理策略分析

/ 2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及护理策略分析

陈琳任永霞

陈琳任永霞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454002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回顾性选择到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82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41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制定护理策略,开展护理工作,比较护理情况。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分析,观察组发生率为4.8%(2/41),对照组为17.1%(7/4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调查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评分为(93.2±3.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84.1±5.58)分(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准确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策略,可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增加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风险;护理策略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一种肾脏替代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大多病情严重,病情凶险,伴有诸多并发症,对临床护理具有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严重后果[2]。在此,本文以82例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旨在观察血液透析护理风险与护理策略,现总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回顾性选择到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共82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占41例。对照组,24例男性,17例女性,最小34岁,最大78岁,平均(51.3±6.39)岁,其中,19例糖尿病,15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2例其他。观察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35-76岁,平均(52.9±5.93)岁,其中,17例糖尿病,1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3例其他。临床资料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方面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护理风险分析:第一,护士因素,部分护士未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专业能力低,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认真负责,由于工作疏忽,增加护理风险系数。第二,患者因素,受疾病影响,加之缺乏对疾病及血液透析的认识,患者易产生负面情绪,降低依从性,配合度不高,影响护理及治疗工作的有序开展,诱发护理风险。(2)护理策略:第一,加强专业培训,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全面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则及操作要领,提升自我专业能力,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第二,完善奖惩制度,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促使其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第三,规范护理流程,透析前,护士详细询问患者近况,如活动、饮食及休息等,按照标准流程,操作血液透析机,强化透析系统消毒管理,透析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透析后,送患者适当休息,叮嘱注意事项,且通过柠檬酸热化学消毒方式,处理血液净化系统。第四,透析前,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预后效果等),说明血液透析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流程等,提高患者与家属对疾病、血液透析的认知程度,增加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第五,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按照医嘱,调节透析模式,如低温联合钠、超滤曲线透析模式。

1.3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意外事件、操作不规范、投诉。同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在EXCEL表格中录入,应用SPSS20.0软件,百分比(%)用作表示计数资料,予以卡方(2)检查,而()用作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

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

调查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评分为(93.2±3.91)分,对照组为(84.1±5.58)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t=8.551,P<0.01)。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涉及2方面,一是溶质转运,包括弥散、对流和吸附,二是水的转运,主要包含超滤[3]。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液透析中存在护理风险,需重视。本次研究显示,关于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患者与护士2方面,护士主要表现为专业操作能力低、责任意识淡薄等,患者表现为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其中,护士,是开展护理工作的主体,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4]。为此,医院应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活动,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提升自我专业素质,并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强化其责任意识。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依从性低,不愿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护理工作造成影响,诱发护理风险[5]。对此,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引导患者全面、正确认识疾病,了解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与优点,主动配合治疗。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血液透析护理中,分析护理风险,采取可行的护理策略,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增加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左苑春,戴宁军,邓素红.血液净化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分析与干预策略[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1):108-109.

[2]仇知珍,李晶.血液透析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吉林医学,2014,35(20):4587.

[3]刘建红,吴世英,张永红.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307.

[4]陆慧琴.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5):217-218.

[5]刘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