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论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育

谭君

谭君

〔摘要〕小学教育是日后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时刻,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日后成长与学习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知道之下,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渐渐走入佳境,然而面对不断进步与革新的科学技术水平,小学语文教育怎样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在当代教育领域构建一个属于新时代新环境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已然成为当代不少学者教育家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理念语文教育

课改以来,语文教育理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些学校和地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从整体上说,语文教育距理想境界仍相差甚远。在贯彻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最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人文精神起到关键作用。当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行创新是新时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1小学语文教育还不尽如人意

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先说费时多,收效微。吕叔湘先生30年前所言的“中学生语文大多不过关”问题依旧存在。近年又有人提出尖锐批评:今天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用了16年的黄金年华,却不及旧时只读了几年私塾的童子那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更遑论在经史子集里的“较量”了!此说虽有些言过其实,却振聋发聩。一些专家、教授对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这一现状也深表忧虑。中央教科所朱小蔓所长,在对课改实验区调研后坦言:中小学生使用的词汇量大幅度减少,多使用网络用语,且很不规范。这已影响到学生思维的丰富性、缜密性。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一次访谈中指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不足,大学生写论文时病句连篇,虽知道有错,却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再说负担重。据2006年11月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对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县中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教师、58%的中小学生认为“负担重”或“过重”。另对北京、四川、山西、澳门四地中小学生课外生活调查显示:四地中小学生与同龄朋友在一起的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4%,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3.6%,运动时间仅为国际均值的15%。我国许多地方中小学生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运动少、社会实践少。学生往往为了提高几分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个性特长、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出现上述“三多三少”的问题,作为主科的语文教学难辞其咎。

2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悠悠华夏文明五千年光辉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自己卓越的聪明才智,在人类创造的艺术长河之中留下了色彩斑斓的痕迹。中国文学对于写意的创作手法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对与小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颇受冷遇,关注民族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追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安排中将我国传统诗歌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我国传统诗歌和深远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另外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对于小学生学习我国语文知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浅显易懂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修养。借鉴其他科目对于我国传统语文的介绍学习,将其知识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到相互融合的方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发散性思维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作为基础类课程而言单一的被接受模式会导致教学目标的事倍功半,所以是否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积极地参与感对于语文学习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创新是任何事物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墨守陈规只会导致落后,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所以,为了可以和世界同步前行,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所定制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无论外部环境为你提供怎样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专业水准才是决定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尤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拥有的专业水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拥有良好基础条件的专业知识之下,不断学习和改进在教学中的手段,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她所掌握的知识需要在其原有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加工和改良,再将其传授与学生。更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师更加需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将语文学习中的文学价值通过语文这一载体传达给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文学修养的深层次提高。对于初入学校的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关心爱护学生,不仅在学业上给与学生帮助,更要在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是希望通过人类自身的潜在创新能力为科学文化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和完善我国教育体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影响力。针对院校而言,学校应当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从而优化教学的枯燥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吸引尚处于多动期间的儿童,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学习是相通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被提上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上来,就是因为内在文化队外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之中必将为小学语文教育添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因素,尤其是对于胜利以及心理发展尚部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这样的自管知道之下才能够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程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这项工作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课程创新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优化设计,改变旧有思维模式,精心组织教学,科学进行指导,大胆创新尝试,唯有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创新上才能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董宏.论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方法.陕西教育,2011(2):12-15

2濮坤.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5):23

3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华严小学